对于抗日战争来说,千千万万的抗日军民不仅需要面对战场上武装到牙齿的优势日军,舆论和宣传的战斗也同样激烈与残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美化侵略歪曲事实,日本军国主义纠集了一批所谓的作家,组成的“笔部队”,出版各种文化读物,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炮制了大量令人作呕的战争谎言,不止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耻辱的一页,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无法清洗的恶名。

七七事变仅仅过了四天,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便召集各新闻通讯社代表,希望文化界为所谓的圣战贡献力量。到了7月13日,近卫文麿又迫不及待风召集日本著名杂志社代表,提出配合战争的要求。随即在日本军部报道部的组织下,日本各报纸和新闻社派遣了大量随军记者进入华夏战场。相当数量的作家、画家乃至音乐家等,也都被日军征调到前线从事宣传报道。根据记载,在整个战争期间,前往战地的日军陆、海军报道班人员阵亡、失踪人员超过了250人。

而“笔部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被列为头号“文化战犯”的火野苇平,在1937年火野苇平以“干部候补生”的身份应征入伍,被编入第十八师团。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广州攻克战等重大战役。

1938年5月,火野苇平以陆军报道员的身份全程参加了徐州会战。在日军的运作之下,火野苇平的《麦与士兵》发表之后,在日本一举成名,随后,他又创作出《土与士兵》《花与士兵》,与《麦与士兵》一起并称为“士兵三部曲”,总销量达到300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军部最好的征兵广告,更多日本青年也在这些作品的煽动之下,奔赴前线充当军国主义的爪牙。

“笔部队”中的女作家甚至还有红极一时的林芙美子,其作品《战线》和《北岸部队》也曾经为日军的圣战出力良多。1938年11月30日,《朝日新闻》以大幅标题《笔部队的“功勋甲”林芙美子女士奋不顾身进入汉口》发表了一篇重磅报道,不但刊出林芙美子的大幅照片,还浓墨重彩地渲染她是第一个随日军先头部队到达武汉的女作家,报道写得极为煽情动人:“林女士去了那荒凉的武汉平原,简直是战场上的一个奇迹。她一下子成为战场上的众口皆碑的中心,她的勇敢和谦虚使全军将士从心底里尊敬和感动……林女士的汉口入城,是全日本女性的骄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