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永远不要去低估人性的丑恶,因为在他们惯性认知里,一切蛮不讲理都可以变成理所应当。

来源:医脉通

作者:常乾坤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知名自媒体@白衣山猫再爆料发生在所在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一件奇葩事,一位女性患者因病不能生活自理,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然而患者丈夫却直接为其办好住院手续后选择离开,并再也没出现过。

因此,半个月的治疗时间内,医护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免费兼顾该患者的家属照顾工作。后来,患者病情好转,行动自如。可未曾想到的是,患者即将出院之际,在请医生会诊时提出了一系列过分要求

会诊当天,已经行动自如的患者要求值班门诊的医生到病房来给她会诊,于是医生在看诊了很多远道而来的门诊病人之后,当天中午12点多,在拖班一个小时后且还没有吃午饭的情况下,医生来到病房给她会诊。

会诊之后的第二天,患者丈夫要求会诊医生补写病历,由于之前没有门诊病历,医护人员就请他去买一本门诊病历,并告知他由于会诊医师这天是休息,且去了山区巡回义诊,晚上才回来。因此,护士长让患者丈夫在次日来取补写的门诊病历。此时,患者丈夫暴跳如雷地,辱骂医生和护士,其中一句是:“门诊病历不是你们提供的吗?还要我出钱?简直(原文为脏话)乱收费,医生死哪里去了,为什么不能回来写病历?”

@白衣山猫微博截图

最后,护士长自己掏钱去门诊挂号处买了一本门诊病历,并答应他,第二天等医生回来补写好门诊病历,就给她快递过去,这才算平息事态。医护人员都以为,虽然受了气,但是,这件事情总算过去了。然而,11月1日,浙江政务咨询服务,转来了患者丈夫投诉医院的电话,以会诊消极、出院难为由要求处罚医生护士。

针对此事,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看法:

@小任的朋友不等位: 是不是所有医护都遇到过??而且很频繁!医院已经变成你越闹越扯皮,越顺着你的地方。更有甚者,一不合心意就市长热线投诉,市长热线就会联系医院,医院就来要求科室医护无条件赔礼道歉,不管用什么方法,让投诉者撤销投诉。憋屈、无语!

@温暖的婕:一些医疗系统的投诉真的太奇葩了,我同事戴着口罩,怕病人听不清楚,声音大了,那个号称税务系统的病人说她也是窗口单位的,从来不这么大声,然后投诉我同事声音太响!

@一个只想看不想评论的路人:医护人员仁心慈爱平等对待,奈何对方人品分三六九等,付出回报不成比例,所以,还是明哲保身,及时止损吧,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千里雪遗:这种人真是太恶心了。以后就按规定办事,没有陪人就该让她拉在床上、尿在床上,饿了自己去吃饭。再要医务人员伺候就报警说她被遗弃,谁欠你的啊!

@西地兰:我们医院只要投诉,无论谁对谁错,都会扣科室质量分,扣钱,投诉到市里还要取消年终考核,科室的每个人都拿不到年终奖金。往往投诉的都是很小的事情,医护人员和患者没仇没怨,就不能互相理解包容吗?

惯坏了患者,伤害了自己!医护人员该怎么善良?

捋一捋患者丈夫的行为,就让人觉得特别不解与气愤。本是夫妻,却将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扔到医院半个月不闻不问,在此期间全靠医护人员照顾其吃喝拉撒。

至此,倒也不奢求家属能感恩戴德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但是事后的翻脸不认人确实是有些让人心寒。哪怕一份病历本都要花钱帮他买,真是过分至极,工作之外的善举,不但没能感化患者丈夫,“谢”字没有一个,却在康复要出院时,在医院吵闹,对医护辱骂,人性的“恶”像黑洞一样深不见底。

摄图网

看看现实,我们总是在倡导“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当亲人”这样的理念,以改善医疗服务等诸多专项行动,让原本就辛苦不堪的医疗行业活生生的搞成了最低端的服务行业。看起来对患者是人性化,但这是以牺牲医护的利益为前提的,这是最大的非人性化。

在此事件中,站在患者丈夫的角度试想:自己不在医院,你们还不是照顾我的妻子半个月直至康复,现在让你们买个病历怎么就不合理了?因此,永远不要去低估人性的丑恶,因为在他们惯性认知里,一切蛮不讲理都可以变成理所应当。

那么,医护人员原本是一心为了患者,却被毒蛇咬了手,这样的境况下,让医护人员该如何善良?

服务有底线,善良有原则,让规矩捍卫行业尊严!

有些病人无理取闹,是因为你对他太好了!你对他的好,他不会走心,但是会习以为常。而让其养成依赖时,你再去平常对待,他一定会认为你的态度有问题,这就是自古有之的“斗米养恩,石米养仇”道理。

可现如今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也有了极大改善,但患者为何对医护人员越来越不满意?为何医患矛盾越来越凸显?

其中重要一点即是,当有关部门在反复强调如何让医护人员低三下四服务患者的时候,却没有告诉患者要知恩谢人、知足常乐,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口味越来越难调……于是便形成了医疗服务越改善越难做,群众意见越迎合越挑剔的“怪圈”,长此以往的话,医患关系只会走进“死胡同”。

摄图网

医护受苦受累,也不能让患者有半点不满意;医护没有错,被投诉了也要道歉被处分;医护越来越善良,患者越来越得寸进尺,彼此的矛盾也越尖锐……服务没有底线,善良没有原则,只会宠坏了人心。因此,只有公正、客观、冷静对待医疗行业,该谁做的事情谁来做,该是谁的责任谁来承担,该是谁尽的义务谁来扛起,才能让善良重归人心,让医患关系充满感恩!

委屈换和谐,受苦为满意?别让医护人员寒了心!

在当下很多地方,医护人员没有一点申辩权,病人闹一闹,就没有原则的满足;遇到找茬病人投诉了,就找个小虾米,替罪羊推出去,赔笑脸,赔道歉,还赔工资,甚至是大字报批评……为了和谐,为了满意,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氛围影响下,医护人员的权益,哪怕在各行各业都习以为常的权益,如休息权、拒诊权、申诉权、人身与人格权等在医疗行业都似乎不存在一样。

因此,当我们反复在强调患者权益时,不要忘了作为医护人员应有的合法权益,他们作为普通公民,与患者同等拥有。更何况,他们是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失去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默默奉献,行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患者满意也是无源之水。而我们恰恰需要明白的是,只有让医护人员的权益保障了,让医护人员满意了,才能激发他们更多的动能,发动更多的力量,采取更多的举措,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

可残酷的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亦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责编 | 亦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