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日報,每天爲你提供值得關注的文娛新聞速覽。

由李霄峯導演,黃渤監製,章宇、宋佳、王硯輝領銜主演的劇情犯罪電影《風平浪靜》已於11月6日上映。在上映初期的宣傳之下,電影在影迷圈內取得了不小的知名度。然而經過首週末的口碑發酵,影片豆瓣評分從7.5分下滑到了6.5分,票房不到五千萬,成績不如預期。

《風平浪靜》的優缺點非常明顯。正如一條獲得2700多人點讚的短評總結道:“一流演技,二流導演,三流編劇。”章宇、宋佳、王硯輝對於各自人物的出色演繹,都足以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因此給影片帶來細膩的質感。尤其是章宇,飾演一位背井離鄉15年的逃犯,呈現出卑微生活隱忍度日的狀態。他和宋佳之間的愛情片段,充滿演員臨場發揮的巧思,也被贊爲“這個冬天最好磕的CP”。

然而相對於巧妙的表演、精緻的90年代佈景,《風平浪靜》作爲一部“現實主義犯罪片“,在更重要的劇作上卻暴露出短板,最基本的故事邏輯難以令人信服。

簡要介紹故事:一位成績優秀的高三少年宋浩,由於一次意外中失手殺了人,開始了遠離家鄉在外漂泊十五年的流浪生活,十五年之後他再次回到了家鄉,以爲可以重新開始生活,卻再次被生活逼到了絕路。

根據導演李霄峯的闡述,他想用這個犯罪題材故事,探討社會變遷下混亂的價值觀、失落的情感——少年之所以走向隕落,背後原因在於官商勾結的社會背景,更在於扭曲的高壓父權。

導演闡述當然說得通,然而從呈現的結果來看,這些主題元素,是以生硬的方式被安插進了劇情之中。在觀衆看來,電影開頭的意外兇殺缺乏必然性,儘管有“保送名額被奪”的情緒鋪墊,但實際上並無因果關聯,更像是巧合的產物。彷彿劇本此處應有一次兇殺,於是便設法上演了一出。

觀衆的確能夠觀察到父親的自私與強權、兒子的壓抑與反抗——但更多是通過演員的神情,而非劇作的邏輯銜接。僅從劇情信息而言,他們似乎也完全沒必要走上悲劇道路,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而商人、貪官等角色也宛如“工具人”,這也使得整個故事缺乏悲劇最關鍵的宿命氛圍。

創作者對於宏大命題、人性是非的執着探究當然值得鼓勵,但是一定要通過最基礎的劇作語言來呈現主題,而不應該是生硬的編排。畢竟觀衆走進電影院是爲了故事,沒有義務聽從道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