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名門,從小衣食無憂,未踏入過廚房一步,卻飽受中華飲食文化的薰陶;

她不慕名利,不畏權貴,在落難之時,毅然拒絕做蔣介石的兒媳婦;

在異國他鄉,她以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西方人對中餐的刻板印象,讓中餐真正走進了美國的主流社會。

她是江孫芸,是無數人心目中的“中餐女王”。

她的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堪稱傳奇。

01

大千金“十指不沾陽春水”

把傳統美食文化當成摯愛!

1920年,江孫芸在江蘇無錫出生,她的家庭背景,絕對能讓無數人紅眼。

她的父親是中法鐵路材料總廠廠長,舅舅拿過“梁思成”建築學獎,姨夫是哈佛海歸,姑父是國民軍中將參謀...

5歲時,她跟隨家人搬往北京,住進一座舊王府,7個院落、52個房間、12個傭人...家業之大,超乎常人的想象。

擁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她,註定和常人有着不一樣的人生。

因爲父親早年曾在法國留過學,思想開明,這讓江孫芸擁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不用裹小腳,上着最好的私立學校,能去做各種自己喜歡的事情。

因此,她和傳統的大家閨秀並不一樣,她不僅熟讀詩書,更向往自由,敢於嘗試,敢於創新。

既然是名門貴族,喫穿用度肯定是極其講究。

家裏專門請了兩個好廚子,一個做南方菜,一個做北方菜。

父親喜歡美食,也喜歡喝酒,每次廚子都要根據不同的酒類搭配近十種菜餚。

滿桌的美味,夫妻倆一邊品嚐一邊聊天,聊菜的來歷、菜的做法、食材口味有什麼講究...

耳濡目染之下,江孫芸自己心裏也有了“菜譜”,雖然廚房都沒進去過,但聊到做菜,她比很多廚子懂得還多。

時光在平靜中流逝,享受着安逸舒適的生活,江孫芸逐漸長大成人。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戰亂,瞬間讓國家變得動盪不安,也讓她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02

拒做蔣介石兒媳婦

千金小姐嫁給普通教書先生

1937年,日軍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不久後,日軍用武力敲開了北平的大門。兇殘的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孫家作爲有名的大戶人家,更是很快就被洗劫一空。

1939年,被逼無奈的江孫芸和五姐離開家,徒步近700英里,跨過五個省份,歷時整整半年,逃難到了重慶投奔親戚。

從千金小姐到四處逃難,江孫芸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很快,知性優雅,亭亭玉立的她就引來了當地很多達官顯貴的追求,其中甚至包括蔣介石的二兒子蔣緯國。

爲了得到美人的芳心,蔣緯國甚至請出了自己的養母親自上門提親。

但在江孫芸心裏,蔣緯國不夠沉穩,且名門子弟大多比較風流,並不是找人生伴侶的一個好選擇。

而名利和權勢對於江孫芸來說,更是沒有一丁點的誘惑力。面對蔣母的提親,她婉言拒絕。

但在重慶,江孫芸還是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她遇到了一位普通的教書先生江梁,面對這位風度翩翩、睿智文雅的男人,江孫芸很快墜入愛河。

不久後,他倆結婚,婚後又生下一兒一女,日子過得平凡且幸福。

1949年,已經擔任商務外交官的江梁被派往日本工作,江孫芸跟隨丈夫,舉家遷往東京居住。

從逃難千金到爲人妻,再到爲人母,雖有坎坷,江孫芸依舊收穫了幸福。但此時的她並不知道,人生的精彩纔剛剛開始。

03

大洋彼岸還原中國味道

帶領“福祿壽”征服美國主流社會

在日本的生活雖有波瀾,但總的來說也還算安好,直到江孫芸收到了姐姐的來信。

1959年,江孫芸的六姐夫患病去世,收到來信,她起身前往美國,陪伴沉浸在喪夫之痛中的姐姐。

六姐的家離唐人街很近,她倆常常到街上的中餐廳喫飯。喫得多了,江孫芸發現了問題,美國的中餐廳雖然都打着“中餐”的名號,但幾乎沒有一家做的是正規中餐。

很多餐廳爲了迎合外國人的喜好,把調料多樣、味覺豐富的中國菜都改成了酸甜口,而最受歡迎的招牌菜“雜碎”、“左宗棠雞”,很多中國人連聽都沒聽過。

不僅如此,大部分的中餐廳店面狹小,環境糟糕,衛生條件極差,完全就是最低級的快餐店。

從小受中華傳統飲食文化薰陶的江孫芸實在是接受不了中餐廳的這副模樣。恰巧,她的一個朋友想開店,江孫芸幫忙張羅,還墊付了1萬美金的房租。

但等到合約簽好,朋友又突然反悔不開了,房東也不願意退回租金。1萬美金可不是小數目,江孫芸咬咬牙:

“我自己開一家中餐廳,讓美國人看看,到底什麼纔是中國菜!”

就這樣,一個從來沒有進過廚房的千金小姐開起了自己的中餐廳。

江孫芸給餐廳起名“福祿壽”,立志要在異國做出最正宗,最頂尖的中國味道。

在裝潢上面,她採用古色古香的中式風格,木製的桌椅、精美的雕刻、牆上的書畫...完美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不會做菜沒關係,她找來兩位優秀的中餐廚師,不停的試菜,不停的改進,去還原記憶裏的味道。

曾經的頂級名媛,如今天天泡在廚房裏,學擇菜、學調味、學擺盤,甚至親自跪在地上擦地板。

對於菜單的設計,她更是費盡心思。

她先是列出了200多道菜的名單,然後精心篩選,最終留下了20多道經典菜:北京烤鴨、紅燒肉、魚翅、魚香肉絲、餃子、鍋貼、酸辣湯...

所有菜品全部選用最新鮮最上等的食材,用最正宗的方法制作,呈現出最完美的味道。

菜單上的文字以中文爲主、英文爲輔,甚至就連紙張的設計,都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

每當有客人來用餐,江孫芸就穿着優雅的旗袍,戴着珍珠項鍊,親自給客人講解每道菜的喫法和背後的文化故事,在呈現美食的同時,傳遞中國博大的飲食文化。

在江孫芸的努力下,無論是從哪個方面做比較,“福祿壽”和國內的頂級餐廳相比也絲毫不差。

但令人沮喪的是,由於文化的差異,很多歐美客人都不願意去嘗試這些從來沒有見過的食物。

很多人更是納悶,這些低級的中餐,憑什麼能賣這麼高的價格?

幾個月過去,中餐廳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冷清,甚至連房租都賺不回來。

很多人勸江孫芸:“你就把菜改成他們喜歡的口味吧,這樣生意能好點。”

江孫芸想也沒想:“中餐就應該是這樣,改了還叫中餐嗎?”

“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只要是美食,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喜歡上。”

事實證明,江孫芸的想法沒有錯。

一天,著名專欄作家赫伯·凱恩走進“福祿壽”,這些來自東方的美味瞬間把他征服。

第二天,他自發在《舊金山紀事報》上刊登了一則長文,爲“福祿壽”打廣告,稱這裏擁有“太平洋東岸最美味的中餐菜品”。

有了名人的推薦,餐廳的生意瞬間爆火,訂餐電話接到手軟。

豐富的菜品和完美的味道,更是讓走進餐廳的客人難以忘懷。

新客源源不斷,回頭客也越來越多,“福祿壽”每天都是一座難求,徹底征服了美國人的胃。

1968年,江孫芸將“福祿壽”搬到了一處更大的店面,能夠同時容納300人用餐。

店裏的裝潢仍然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甚至還掛着齊白石、張大千的國畫。

隨着“福祿壽”的名聲越來越大,世界各地的名流也紛紛前來品嚐,並且很快成爲了餐廳的常客。

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奧斯卡獎得主丹尼凱、歌唱家帕瓦羅蒂、著名芭蕾演員紐瑞耶夫、著名嬉皮樂隊傑斐遜飛機...甚至連丹麥國王都專門過來體驗中國美食。

與此同時,“福祿壽”也收穫了越來越多的榮譽:

《Holiday Magazine》雜誌連續32年推薦餐廳;

連續三年得到MobileAward五星獎;

就連《花花公子》雜誌都發文稱讚“福祿壽”是最好的中國餐館之一。

此外,一位美國導演甚至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宴會之魂》,來講述江孫芸的創業故事。

十多年的付出,江孫芸終於讓中餐走進了美國的主流社會,徹底改變了外國人對中餐的固有印象。

04

拿餐飲界奧斯卡大獎,被譽爲“中餐女王”

江孫芸的百年人生,留下了一段傳奇!

1991年,年事已高的江孫芸將餐廳轉給了他人,正式退休。

但七十多歲的她仍然不留餘力的推廣中餐文化,她不僅經常出席相關的活動,還同時擔任了好幾家中餐館的顧問。

有人評價她所做的貢獻:“整個舊金山的中餐江湖,都是她一手慢慢建立起來的。“

不僅如此,江孫芸還一直致力於旗袍的推廣。

其實,早在經營“福祿壽”的時候,她就一直堅持穿着旗袍去迎接前來的客人。

在她出席活動、上節目、領獎的時候,旗袍也永遠是她的首選。

面對一些外國人的好奇,她會耐心解釋:

“我是穿旗袍長大的,中國衣服又簡單,又舒服,還容易穿。”

閒暇時間,她還會自己設計旗袍,去選擇不同的顏色和款式,研究花紋和圖案的搭配。

江孫芸說:“如果沒開飯店,我就是個服裝設計師。”

在不知不覺間,她將中國服飾連同中國飲食文化一起,推到了外國人的眼前。

2013年,憑藉在美國餐飲界的極高地位,江孫芸奶奶獲得了被稱爲“餐飲奧斯卡”的詹姆斯·彼爾德終身成就獎。

人們讚譽她爲“中餐女王”,與普及法餐的美國烹飪界女神Julia Child齊名。

她像往常一樣,身穿旗袍,戴着翡翠項鍊站上領獎臺,面對臺下的名人嘉賓和無數個攝像鏡頭,她慢慢說道:

“我所有的堅持和付出就是爲了讓你們知道——全世界最好喫的食物就是中國菜!”

可惜的是,生命總歸有盡頭,2020年10月28日,江孫芸奶奶在家中辭世。

她留下了令人動容的故事,也像《世界日報》所說的一樣,“宣告一個時代的落幕”...

回望江孫芸奶奶的一生,雖不如很多歷史名人偉大,但已足夠傳奇。

她身處異國他鄉卻不忘根本,打破歧視和偏見,讓外國人見識並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柴米油鹽之間,是對中餐最深沉的熱愛,更是最真摯的家國情懷。

100年的時光,100年精彩絕倫的人生。

江孫芸奶奶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無數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如同一盞明燈,指引着更多人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奮鬥;

她是最平凡的中國人,也是最非凡的真名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