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1日,第九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聚焦“可靠性技术与高质量发展”,荟萃行业产学研专家智慧,助力内燃机可靠性研究和应用起迈向新的巅峰。

大会开幕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分别致辞,强调可靠性重要意义与行业痛点,提出集思广益寻求破题思路。

行业专家还围绕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创新、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研究和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内容,展开专题研讨。

商用车动力产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可靠性研究紧密相关。专家们一致认为,创新是内燃机及商用车动力可靠性提升的关键,在实践中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可靠性强调应用过程中不出问题

谭旭光在致辞时强调,可靠性是衡量内燃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持续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加快可靠性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全球内燃机人的一致共识和追求。

可见,内燃机可靠性的重要程度之大。行业专家表示,可靠性基本上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就已经确定,每一个产品都需要它。但内燃机产品可靠性要根据需求确定,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国家唯一一个企业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此,要使可靠性符合行业要求,就要使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充分结合市场、用户需求。潍柴相关专家表示,有些内燃机应用的行业需要长寿命,有些则不需要。因此,内燃机可靠性是要达到预定运行时间内的寿命要求。换句话说,可靠性就是要使内燃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出问题。

通常来说,有两类行业应用非常具有典型性。一是农业机械。比如收割机,它的可靠性是指在收割期内,不出现质量问题。当然,由于收割季节性原因,这一运行时间相对较短;二是重型卡车。长期以来,作为长途干运输的主力装备,重卡需要常年运行,运营路线丰富多样,货物种类丰富,因此车辆动力可靠性便要求长寿命、高适应性、故障率低,这样才能保证运输的高效率。

这样看来,无论在哪些行业应用,高可靠内燃机都具有同样的特征,皮实、耐用、故障率低等,这不仅是应用需要,更是产品自身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商用车动力创新与可靠性密不可分

面对排放升级、新能源等挑战,商用车动力创新与可靠性关联多大?

首先,发动机热效率与可靠性提升密切相关。今年9月16日,潍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用化柴油机,震惊全行业。行业专家表示,潍柴之所以能够领先突破这一局限,就是因为采用深度研发,凭借五大专有技术,克服了可靠性等方面的难题

这其中,热效率提升的最大障碍就是机械负荷和热负荷,而提高热效率最佳途径就是加快燃烧速度。可靠性越高,热效率提升越快,产品搭载商用车运营的良好性能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其次,可靠性成为重卡动力创新的核心。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后,重卡整车包括燃烧效率、节油性等动能将随之提高。同时,伴随动力总成的需求不断升级,发动机可靠性关键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出来。潍柴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此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的创新点之一就是可靠性。通过合理匹配,实现低转速、大扭矩,减少磨损,总体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总成寿命。

目前,我国重卡动力总成产业链强强联手,提升产品使用寿命,使换油周期延长,让整车性能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日益增强。

不仅如此,调查发现,商用车企业进行发动机轻量化设计,助力提高整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实现产品全面创新的同时,都将可靠性作为最基础的要求。总之,创新与可靠性密切关联,成为商用车动力升级的重要元素。

落地创新应用成商用车企强动力

在可靠性基础上,进行商用车动力技术与产品创新,将有助于市场开发和需求的满足,最大程度上为物流运输等行业谋福利。目前,我国在内燃机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产学研参与度日益增加,大大助力商用车动力和整车企业发展。

据介绍,我国现有专门的内燃机创新体系平台,包括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盟、众创空间等,今后这些平台也将进一步加大创新研究力度,以助力提升行业动力水平。

同时,产业链参与可靠性创新的力度空前。以潍柴为例,目前依托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其与国内外众多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强强联合,推动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等工作,创新成绩优秀。

在此情况下,众多商用车动力技术、产品创新应用落地,为企业发展不断带来动力。潍柴自身就是典型。除前文提到的,实现动力总成、热效率提升之外,潍柴单一发动机产品落地应用后,在重卡行业也有较优秀的口碑。

在物流运输用户眼里,可靠性是卡车是否靠谱的代表词。而动力可靠性往往使人们选择整车的天平更倾向优胜者。那么,一款卡车,其动力及整车既有创新又足够可靠,我们选它,相信一定不会错。

(米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