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1日,第九屆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山東濟南隆重舉行。聚焦“可靠性技術與高質量發展”,薈萃行業產學研專家智慧,助力內燃機可靠性研究和應用起邁向新的巔峯。

大會開幕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祕書長邢敏,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分別致辭,強調可靠性重要意義與行業痛點,提出集思廣益尋求破題思路。

行業專家還圍繞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創新、可靠性基礎理論研究、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可靠性研究和可靠性預測與評估等內容,展開專題研討。

商用車動力產品及相關技術的進步,與可靠性研究緊密相關。專家們一致認爲,創新是內燃機及商用車動力可靠性提升的關鍵,在實踐中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可靠性強調應用過程中不出問題

譚旭光在致辭時強調,可靠性是衡量內燃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持續不斷提升產品可靠性和加快可靠性核心技術的突破,是全球內燃機人的一致共識和追求。

可見,內燃機可靠性的重要程度之大。行業專家表示,可靠性基本上在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就已經確定,每一個產品都需要它。但內燃機產品可靠性要根據需求確定,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國家唯一一個企業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爲此,要使可靠性符合行業要求,就要使產品在開發過程中充分結合市場、用戶需求。濰柴相關專家表示,有些內燃機應用的行業需要長壽命,有些則不需要。因此,內燃機可靠性是要達到預定運行時間內的壽命要求。換句話說,可靠性就是要使內燃機在運行過程中不出問題。

通常來說,有兩類行業應用非常具有典型性。一是農業機械。比如收割機,它的可靠性是指在收割期內,不出現質量問題。當然,由於收割季節性原因,這一運行時間相對較短;二是重型卡車。長期以來,作爲長途幹運輸的主力裝備,重卡需要常年運行,運營路線豐富多樣,貨物種類豐富,因此車輛動力可靠性便要求長壽命、高適應性、故障率低,這樣才能保證運輸的高效率。

這樣看來,無論在哪些行業應用,高可靠內燃機都具有同樣的特徵,皮實、耐用、故障率低等,這不僅是應用需要,更是產品自身尋求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商用車動力創新與可靠性密不可分

面對排放升級、新能源等挑戰,商用車動力創新與可靠性關聯多大?

首先,發動機熱效率與可靠性提升密切相關。今年9月16日,濰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熱效率突破50%的商用化柴油機,震驚全行業。行業專家表示,濰柴之所以能夠領先突破這一侷限,就是因爲採用深度研發,憑藉五大專有技術,克服了可靠性等方面的難題

這其中,熱效率提升的最大障礙就是機械負荷和熱負荷,而提高熱效率最佳途徑就是加快燃燒速度。可靠性越高,熱效率提升越快,產品搭載商用車運營的良好性能也能得到較好的發揮。

其次,可靠性成爲重卡動力創新的核心。發動機熱效率提升後,重卡整車包括燃燒效率、節油性等動能將隨之提高。同時,伴隨動力總成的需求不斷升級,發動機可靠性關鍵作用也進一步凸顯出來。濰柴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此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其中的創新點之一就是可靠性。通過合理匹配,實現低轉速、大扭矩,減少磨損,總體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總成壽命。

目前,我國重卡動力總成產業鏈強強聯手,提升產品使用壽命,使換油週期延長,讓整車性能進一步提升的趨勢日益增強。

不僅如此,調查發現,商用車企業進行發動機輕量化設計,助力提高整車安全性、舒適性,以及實現產品全面創新的同時,都將可靠性作爲最基礎的要求。總之,創新與可靠性密切關聯,成爲商用車動力升級的重要元素。

落地創新應用成商用車企強動力

在可靠性基礎上,進行商用車動力技術與產品創新,將有助於市場開發和需求的滿足,最大程度上爲物流運輸等行業謀福利。目前,我國在內燃機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增強,產學研參與度日益增加,大大助力商用車動力和整車企業發展。

據介紹,我國現有專門的內燃機創新體系平臺,包括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聯盟、衆創空間等,今後這些平臺也將進一步加大創新研究力度,以助力提升行業動力水平。

同時,產業鏈參與可靠性創新的力度空前。以濰柴爲例,目前依託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等平臺,其與國內外衆多知名科研院所和企業強強聯合,推動技術創新,理論研究等工作,創新成績優秀。

在此情況下,衆多商用車動力技術、產品創新應用落地,爲企業發展不斷帶來動力。濰柴自身就是典型。除前文提到的,實現動力總成、熱效率提升之外,濰柴單一發動機產品落地應用後,在重卡行業也有較優秀的口碑。

在物流運輸用戶眼裏,可靠性是卡車是否靠譜的代表詞。而動力可靠性往往使人們選擇整車的天平更傾向優勝者。那麼,一款卡車,其動力及整車既有創新又足夠可靠,我們選它,相信一定不會錯。

(米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