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佛教,相信大家腦海中反應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燒香拜佛”,而且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瞭解過佛法,對佛教的認知只是停留在民間傳說中的邪知邪見,認爲拜佛就是爲了求佛保佑,極其功利和迷信,認爲佛教是消極的、神祕的,是不科學的,這就嚴重顛倒、大錯特錯了。真正進入佛門,才知道佛教和迷信根本是兩回事,迷而信之是爲迷信,心中有正知正見,纔是真正信佛。

佛是什麼?不是什麼神祕玄幻、高高在上的神靈,佛是具有圓滿智慧福德的大徹大悟的人。比如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他本和我們一樣,一個平凡的人,但他通過多年苦修悟得正法、福慧具足,得成無上正等正覺,跳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究竟離苦得樂。佛陀曾說過,一切衆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所以,我們拜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佛不是用來求的,而是用來修的。佛不需要你的跪拜,佛需要你能因覺悟而解脫。

生活中很多人其實都是比較迷信的,都是平時沒事的時候想不到要到寺廟裏去,往往是在生活中突然遇到難關了、坎坷了,提到過不去的坎兒了,覺得走投無路,無奈將希望寄託在所謂看不見的力量上,希望求佛庇佑,或者自己心裏有過不去的糾結和傷疤,轉而求菩薩慈悲渡化。相信很多人最初與佛門結緣,都或多或少有這方面的原因。但無論是什麼,我們既然走入佛門,就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知,不可有迷信思想,越走越遠。

大家不要心存僥倖,不要“臨時抱佛腳”,不要認爲我到佛前多燒香磕頭,人生就會順利了。燒香拜佛,不是在與佛菩薩交易,你捐錢,我保佑你,這多愚癡啊,這和世俗有什麼區別?我們信佛,是相信佛所說的正法,是真正願意誠心皈依三寶、聽經聞法,增進法身慧命,以圓滿自身的修行。而不是爲了從佛菩薩那裏得到更多的私慾,投機取巧、急功近利。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正念,一切都是妄想徒勞。

愚癡的人總是一味求佛,願望實現了,沾沾自喜;願望落空了,埋怨佛菩薩不靈。這種人自私自利,再修多少年也是愚癡人。人生並不是信佛了就從此順利了,那是妄想。是人都有業力,誰都不會永遠一帆風順,學佛是修心,是改變自己,讓自己面對任何境緣都能保持內心的安定與清淨,心中有智慧,才能處變不驚,禍中生福。佛門道場是大衆培福修慧的地方,不是你求財求功名的是非之地。

我們信佛學佛,是在爲自己修福。佛教的精神:利他無我、慈悲喜捨。一個真正學佛的人,應該是廣發菩提心,“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我們心中的苦來源於對環境、對他人的怨念,對他人的不慈悲,對他人生根,也是在折磨自己,損自己的福氣,你說自己愚鈍不愚鈍?心量太小,福報就會很少。我們看看彌勒佛,總是笑口常笑,這就是在向我們傳遞佛法的智慧,要心懷悲憫,內心真清淨,心也就順了,不生妄想,業障也就消了。

我們不要去拒絕人生的苦難,也許這些苦難正是佛菩薩對我們的考驗,來歷練和成就我們的。學佛不是爲了求一切順遂,順遂的是我們的心,好起來的從不是生活,而是我們的心。佛門裏常說“莫向外求”,要向哪裏求?求心,“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心中有福田,處處是淨土。一切供養,雖是形式,但若用心,自然受益無窮。若心散亂,一切供養皆是徒勞。

不是燒香拜佛了,就可以坐享其成,不用努力了,你的人生要靠自己走,你的因果由自己種,誰也幫不了你,佛菩薩只是給我們內心力量的一種加持,給我們願力上的支撐,願望要想實現,就有去辛苦耕耘,把“因”種好,自有好的收成。信佛就是要明瞭因果,建立正知正念,不迷信神通。同時也要懂得“佈施”的智慧,多去利益有情。學佛不改變自己,都是紙上談兵、癡人說夢。

我們拜佛,不是在求佛,而是發自內心的懺悔,和對佛菩薩的無限感恩和恭敬。若內心清淨慈悲,自己就是自己的佛,拜佛亦是在拜自己。祈願正法久住、利樂有情,大衆福慧增長,離一切苦、成一切智,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