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國都以航行自由爲名義在全球大行軍事部署,並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底,但事實上,美國只不過是憑藉着自己的軍事優勢“橫行霸道”。即便是在國內疫情即將突破確診千萬人的情況下,美國依舊沒有敲響退堂鼓,反而趁着國際局勢緊張時機,本着“美國優先”的原則迫使其他國家就重大利益作出讓步。但是也有很多國家敢直接挑戰美國的霸權,比如俄羅斯、伊朗,面對美國的制裁不卑不亢,甚至有時候還會讓美國碰一臉灰。

“羅伯斯”號護衛艦曾被裝備落後的伊朗擊中

自冷戰結束後,美國就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先進的武器裝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美國確立了世界領先地位,軍事力量強大到無人敢惹,但是大千世界從不缺少勇敢者。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的“羅伯斯”號護衛艦曾被裝備落後的伊朗擊中。

當時的伊朗與伊拉克因邊境糾紛等問題爆發戰爭,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堪稱是二戰結束後歷時最長的戰爭之一。爲對伊拉克形成海上封鎖,伊朗在海底部署了大量的魚雷,想借此擊沉伊拉克海軍艦艇。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伊朗佈置的魚雷並沒有等來伊拉克的艦艇,卻迎來了美國海軍。當時美軍海軍艦隊正好在附近海域航行,看似平靜的海面令他們放鬆了警惕。伴隨着一聲巨響,“羅伯斯”號護衛艦被直接炸飛,緊接着大火開始燃燒,經過七個小時的搶救,大火才被撲滅,但是“羅伯斯”號護衛艦裂開了8米的洞,一番維修下來花費高達9000萬美元。也正是因爲這一事件,讓美國和伊朗的關係直接降到零點。

代號“螳螂行動”

在事故發生三天後,惱羞成怒的美國派出6艘軍艦對伊朗展開報復,代號“螳螂行動”。這次報復行動讓伊朗海軍毫無還手的餘地,大型作戰平臺全部被摧毀,海軍體系幾近崩潰。但是美國復仇的氣焰並沒有撲滅,隨後擊落了伊朗的一架客機,儘管在對外界說明中是失誤導致,但是國際社會並不認同。時至今日,伊朗的武器禁運已經解除,美伊兩國之間關係前所未有的緊張,雙方的衝突很可能會再次上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