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疫情,在國外越來越嚴重。

法國德國等不少國家再次採取了封國之措。

對於我們國人來說,日常生活已經沒什麼大礙。

但沒有辦法暢快出國旅遊,依舊是許多人心中的深深遺憾。

跨越國界線的旅行,往往能夠讓自己處異地,體驗不同文化、不同風光帶來的新鮮感和刺激感。

如今,我們只能依靠電視、網絡,來間接性地感受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觀。

最近,一部新推出的公路旅行紀錄片,吸引了魚叔注意。

看着兩人騎着帥氣的摩托車,馳騁於一個又一個國家。

好不瀟灑,好不自在。

今天,想將它推薦給大家——

《一路北上》

Long Way Up

紀錄片由蘋果的流媒體Apple TV+推出。

作爲後起之秀,依託着龐大的IOS用戶羣體,這一年也是發展飛速。

懸疑劇《捍衛雅各布》、喜劇片《足球教練》、微觀紀錄片《小小世界》等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

《捍衛雅各布》

而這部的紀錄片,主人公更是大有來頭。

他是《猜火車》裏頹廢迷亂的雷登;

也是《天鵝絨金礦》裏性感妖嬈的庫爾特;

還是《星戰前傳》系列裏的傳奇大師歐比旺……

他就是萬人迷,伊萬·麥克格雷格

生活中的伊萬,其實是一個狂熱的摩托車愛好者

數年前,他就和搭檔查理拍攝了相似的公路紀錄片《漫漫長路》和《長路迢迢》。

豆瓣上評分都超過9分

他們曾歷時3個月,穿越18個國家。

從英國的最北端到非洲大陸的最南端。

也曾花費115天,穿過13個國家。

從紐約出發,最後回到紐約。

電影之外的伊萬,瘋狂又浪漫的勁兒一點也不少。

闊別12年,兩人再次啓動了他們的摩托車之旅。

他們將從被稱爲「世界盡頭」的南美小鎮——烏斯懷亞出發。

穿越中南美洲,最後到達洛杉磯。

這部紀錄片恰好是在2019年拍攝的,沿途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可以無拘無束地欣賞沿途的風光。

在途中,他們會經歷白雪皚皚的冰原 ,乾旱的沙漠,瀕危的雨林……

甚至還有,飽受毒梟摧殘的墨西哥社區。

當然,旅行的過程中也會搞一些花頭。

他們決定騎「電動摩托車」走完全程。

名字聽起來很酷,但轉而一想:不就是電瓶車嗎?

當然,伊萬要騎的可不是普通的電瓶車。

而是——

很貴很貴、很酷很酷的電瓶車!

(就,還是電瓶車)

雖然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

大老遠的,怎麼給電動摩托車充電?

出師不利,讓這次長途旅行變得困難重重。

但伊萬還是打算堅持下去。

好在,哈雷的工程師知道了他們的計劃,邀請他們試駕新一代的電動摩托車

工程師對這款全新的摩托車,像寶貝一樣對待。

甚至對伊萬他們說出了《007》中的經典臺詞:

「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輛,請別把它撞壞了。」

雖然是在拍紀錄片,但又像電影一樣帶勁。

之後,伊萬和工程師們達成了合作。

而裏維安公司會在兩週內將一個車架子變成一個可以真正上路的車。

這是裏維安公司建造的第一輛電動車。

在此之前,他們的樣本只是一個黏土模型。

同時,裏維安公司也決定在他們沿途經過的各個地點建立150個充電站

在他們走完這趟旅程後,這些充電站會作爲「遺產」,留在當地。

問題就這麼愉快地解決了。

不過,接下來的旅途過程也不簡單。

此時的烏斯懷亞被困在嚴寒之中。

在極端的天氣裏,電動摩托車的充電非常之慢,電量幾乎不動。

不得已,他們把摩托車搬到屋子裏,用加熱器吹氣。

終於,車子開始有反應了。

但是,突然之間——

停電了。

沒有辦法。

第二天一早,兩人用團隊備用的柴油發電機充上了電。

在剛開始的一兩集裏,充不上電的煩惱一直困擾着伊萬和查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很有收穫。

寒冷,不僅帶來續航的焦慮,也帶給他們走向極致的自然風光。

他們來到漫天白雪的冰原。

還cue到了紀錄片男神大衛·愛登堡

繼續往北走,情況有了好轉,至少不那麼冷了。

伊萬和查理終於從續航焦慮中掙脫出來。

好好享受電摩之旅。

當然,作爲一個受人歡迎的大明星,伊萬這一路依然受到了特殊的優待。

一家已經關門的餐廳,專門爲他重新營業。

畢竟,到來的客人可是大名鼎鼎的「歐比旺大師」!

還比如,伊萬去小超市時,恰巧電視上放着自己演的電影。

本人直接從電視裏走到觀衆面前,讓人大爲驚喜。

他們還遇到了許多熱情好客的當地人。

在探訪當地人的學校時,查理不小心把一位當地人的眼鏡弄壞了。

就在伊萬打算給他錢補償的時候,這位當地人卻沒有收下。

不計較得失的淳樸與寬容,令人倍感溫暖,甚至有些敬佩。

「事故是我們預料不到的,總是會發生。」

在一個露營地裏,伊萬和查理遇到了一對情侶。

他們一起騎單車旅行。

但女孩在遇到男孩之前,過着非常平凡的生活——

在一個保守的小鎮裏教書。

而當時男孩正在騎單車環遊世界。

恰巧,他們相遇、相識、相戀。

女孩不想讓男孩離開,但男孩有着自己的理想還未完成。

山不就我,我來就山。

女孩就跟着他一起奔赴天涯海角。

當女孩在談起這件事的時候,她的臉發着光。

離開,這是一種勇氣。

而有的時候,留下也是一種勇氣。

在亞馬遜雨林裏,有一個不到200人的村落,叫做汀卡熱尼。

在以前,雨林裏的原住民一直過着遊牧的生活。

他們把雨林當做一個巨大的市場,予取予求。

而如今,隨着他們對世界瞭解的提高,明白雨林對於全球環境的重要性。

他們選擇繼續留在這裏生活。

還有許許多多的環保主義者,爲了恢復雨林選擇留下,傑瑞就是其中之一。

傑瑞在2007年的時候離開紐約,來到了厄瓜多爾。

在6年的時間裏,他和同伴們把一片平地變成了樹林。

同時,他設立了一個基金會收購土地,繼續擴大這片雨林。

到目前爲止,他們已經收購了650公頃(約等於40個鳥巢)。

在路上,伊萬和查理遇到了祕魯一位殘奧會的選手。

他是一名公路自行車手。

在2012年的時候,他出了車禍,只剩下一條腿。

但他並沒有喪氣。

每天都會在山地上來回各騎50公里。

沒有經歷過煉獄的折磨,就不會體會到天堂的美好。

從一個獨立行走的正常人到一個需要人幫助的殘疾人。

這種落差感,是很多人難以體會的。

但這位殘奧會的運動員克服了自己的心理恐懼:

雖然缺了一條腿,但這不代表以後的生活,沒有希望。

他走出屋子,不放棄希望。

用自己的意志,去戰勝軀體的殘缺。

勇氣,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這就足夠了。

而對於兩個一路北上的騎手,伊萬和查理,最重要的就是彼此。

就像大家總在網上說:「在結婚前要和對方來一場旅行。」

其實,好基友之間也是如此。

旅途開始的契機,是查理出了嚴重的摩托車事故。

這場事故讓伊萬知道要珍惜眼前人,他決定與查理再來一次長途旅行。

但在旅行中,兩人也發生過摩擦。

伊萬常常會說一些傷人的話。

在調試攝像頭的時候,查理不確定攝像頭是否需要雙擊打開。

「說明書沒有說要雙擊,除非是我沒有好好地看說明書。」

這個時候,伊萬晃到鏡頭面前說:

「不是,你根本就沒有看說明書。」

查理無奈了,默默地嘆了一口氣。

好在,兩個人都是成熟的中年人了。

經過真情告白後,兩人又重歸於好。

這麼多年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和默契比什麼都重要。

在接下來的旅程中,伊萬和查理還遇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魚叔就不一一敘說了,留給大家跟着他們的鏡頭一同上路,相遇驚喜。

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實在看得人心中蠢蠢欲動。

巴不得立馬就要來一場遙遠的旅行。

人們總會討論,旅行到底有什麼意義。

增長自己的見識?獲得心靈上的洗滌?尋求成長上的幫助?

當然,這些是旅行附加帶給你的,但它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旅行的意義。

在魚叔看來,旅行本身沒有意義。

如果爲了某種目的而進行旅行,那隻會徒增自己的負擔。

旅行的作用,就是讓人們徹底的放空。

卸下所有的壓力,漫無目標,隨心所欲。

只有明白這一點,纔會在旅行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不曾注意的人或事。

發現自己人生曾被忽視的角落裏意外的寶藏。

旅行,是遇見世界。

旅行,是發現自我。

有時候,我們不必把自己的生命填得太滿。

那樣,反而會失去更多。

輕鬆上路,總會有不期而遇。

祝願每一位魚友,都能擁有一次美妙的人生旅程。

踏歌而來,隨性而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