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自陶淵明開始很多文人墨客都比較羨慕那種隱居生活,因此田園生活便成了詩詞的一個重要題材。宋代詩人范成大就特別擅長寫田園風光,他曾按照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寫了一組詩,每組是十二首,一共就是四十八首,可見他是非常向往田園生活的,也經常到山野鄉間去遊玩。今天我們選其中一首: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代: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田園裏的風景人情很多,這首主要寫農家兒女一起勞動的和諧場面。田園詩的文風和它們所描繪的場景一樣,清新自然,沒有太多的修飾,有時候就像在聽一個老農給你講解田園裏發生的那些事。

這首詩中首先講述的就是人們在夏日裏的主要勞動內容:“晝出耘田夜績麻”這句是說,人們在白天去田裏幹活,晚上就在家裏織布。其中“晝”和“夜”相對,“田”與“麻”相對,一句話就講明白人們一天到晚忙什麼了。

“村莊兒女各當家”,這句是告訴我們幹活的人,兒女可以理解爲年輕的男女,他們是幹農活的主要人物。男種田,女紡織,這是傳統的農村勞動力分配方式,也就是所謂的“男耕女織”。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兩句主要寫小孩子,他們雖然因爲年紀小還無法參加勞動,但從小耳濡目染,也學會了一點皮毛,於是便在桑樹蔭裏學着種瓜。其實小朋友對於“種植”的理解,就是把一樣東西埋進土裏,然後就等它長出來。估計詩中的小孩也是這樣,他們把瓜籽一埋,便以爲是大功告成了。

一首小詩,順着農村各類人羣的活動娓娓道來,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爲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