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先賢在醫術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例如東漢末年有着“建安三神醫”之稱的神醫華佗、董奉和張仲景。華佗醫術高超尤其擅長外科鍼灸,麻藥始祖麻沸散就是華佗的發明;董奉是典故杏林春暖的來源,醫術高超又樂善好施,是當時人們眼中的活菩薩;張仲景被後人尊稱爲醫聖,其著作《傷寒雜病論》被認爲是中醫學的靈魂所在。

從這三位人物我們也可以看出中醫的偉大與深奧,但是因爲很多古籍的失傳中醫開始沒落,到了20世紀時甚至很多人將中醫和封建迷信歸到了一起。之後進入信息化時代之後,人們更加喜歡成效快並且效果顯著的西醫還不是成效緩慢但是有助於人體固本培元的中醫。但是其實中醫的很多理論都要領先西醫數百年,而根據就是東晉時期成書的著作《肘後備急方》。

《肘後備急方》是東晉時期的道教名醫葛洪的著作,葛洪的叔父,素有葛仙公之稱的葛玄曾經拜師煉丹專家左慈並學習丹藥理論,葛洪在年幼時便和叔父大弟子鄭隱一同學習中醫知識,學成之後以抱朴子爲名行走江湖懸壺濟世。受到鄭隱神仙當遁世思想的影響,葛洪歸隱山林追求自然大道。晚年時害怕自己所學無人傳承,葛洪便將畢生心血彙編成書,其著作《肘後備急方》、《抱朴子》對後世影響頗深,葛洪也因此在道教和中醫界都有很深的名望。

當我們翻閱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時,我們就能夠發現作者葛洪超越千年的醫學理論,甚至《肘後備急方》中還包含了兩個後世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首先是《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沙蝨:“山水間多有沙蝨,其蟲甚細不可見。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蟲在水中著人。及陰雨日行草中,即著人,便鑽入皮裏。……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過三日之後,令人百節強,疼痛寒熱,赤上發瘡,此蟲漸入至骨,則殺人。”

而這種由沙蝨帶來的皮膚病很像是現代醫學中的恙蟲病(斑疹傷寒),經過中西醫的聯合推斷,《肘後備急方》中的沙蝨和恙蟲其實就是一種生物,而法國科學家正是因爲研究出了斑疹傷寒的傳染源才獲得了192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葛洪的研究足足領先了諾獎科學家1600年左右。

除了恙蟲病之外,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女士所發現的青蒿素的靈感來源也有部分來自於《肘後備急方》。在《肘後備急方》中葛洪就寫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而屠呦呦女士女士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就從此得到了靈感,沒有使用沸水還是使用低沸點溶劑來提取青蒿素。而屠呦呦女士得出的結論也和葛洪相類似:青蒿有助於治療瘧疾。

除此之外《肘後備急方》也是全世界最早記載治療天花的醫書,狂犬疫苗的發明也是從《肘後備急方》中吸取的靈感:將咬人的瘋狗打死,取其腦曬乾之後塗抹在傷口處。原版的《肘後備急方》有些晦澀難懂,而小店中就有國家醫藥部門專人翻譯的白話版《肘後備急方》,上面還附有大量的精美插圖,相信讀了《肘後備急方》之後您對於中醫的理解就會突飛猛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