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南通中学女排市队校办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王恒志、王浩宇

今年夏天,江苏南通中学女排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作为一支体教融合、市队校办的典型队伍,这支中学球队既输送了孙燕、吴梦洁这样有潜质的国字号球员,又培养出樊文艳、石伟婷这样考入清华、南大的大学生球员。南通中学有哪些成功经验?市队校办的模式有何利弊?

(小标题)市队校办成传统

据南通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云飞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逐步和南通中学(高中)、田家炳中学(初中)合作进行女排项目市队校办的尝试。市体校出训练经费,运动员日常训练和学习都在普通学校。教练员为专职排球教练,编制、人事关系在体校,工资也由体校负担。联办队伍参加每年的江苏省比赛及四年一届的省运会,根据比赛成绩给教练员相应奖励。

张云飞告诉记者,市队的选拔标准是由两所学校和市体校一起定的。每年有6个名额,体校教练员会在全市范围的小学选拔,他熟悉的小学体育老师也会推荐。自合作以来,体育和教育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很顺畅,市教育局在运动员学籍方面提供了很大支持。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通过选拔转学到南通实验小学就读,升初中通过南通市体教融合相关政策进入田家炳中学。初中毕业后通过考试考核,达标的升入南通中学。上述三所学校在南通都属于优质学校。

今年刚从南通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樊文艳说,她是从启东市海复小学被选入市队的。进入初中之后,每天下午训练3个小时,其他时间跟同学们一样完成学业,排球队的队员分散在不同的班级上课。

南通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张翊翔认为,南通的市队校办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有效模式,得到了教育行政层面的大力支持,今后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他说:“首先,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水平运动员代表学校参赛,可以为学校取得良好社会影响。其次,这也是优秀运动员选拔培养的一种方式。第三,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在发展专业技术的同时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体现了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

(小标题)专业队、高校两条腿走路

因为能够较好地兼顾打球和学习,南通中学女排的姑娘们在高中毕业时出路比较理想。在2001-02年龄组的13名队员中,11名在2019年和2020年毕业的队员都进入了大学深造。像樊文艳、石伟婷、张琦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去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名校,而体育天赋更为突出的孙燕已经入选过国家集训队,同时在南京师范大学就读。

2019年高中毕业的孙燕告诉记者,她小时候打排球只是当作一个兴趣爱好,开始系统训练之前学习成绩还可以。现在,她希望能兼顾打球和学习。在球队放假的时候,她会去学校上课,平常也会上网课。

正在读高三的吴梦洁也已在U18国家队崭露头角。她坦言自己学习成绩一般,将来的主要方向是参加职业联赛。

“我想在自己风华正茂的时候冲一冲,兴趣、梦想才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吴梦洁说。身为国家级运动健将的她达到了高校免试要求,上大学也非难事。

多年以来,采用市队校办模式的南通中学女排和市体校已联合输送了十几名国手,包括名将张希、邱爱华、陈展等,还有数十人进入了一流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

(小标题)“掐尖”与普及能否兼容

张云飞表示,南通市体校的篮球、足球、射箭项目也借鉴了排球模式,虽然联办学校不像南通中学那样算优质学校,但在招生选材、提高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以及解决体校训练场地不足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少作用。但还有一些重竞技类的项目,因为社会关注度及孩子感兴趣程度相对较低,未能采取市队校办模式。

有观点认为,市队校办的模式将比较有潜质的后备人才集中到一所学校,容易出成绩、见成效。不过,这样“掐尖”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其他学校发展相关项目的积极性。

樊文艳告诉记者,南通中学女排参加县级市的比赛时的确难逢敌手。赛事主办方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会在垄断冠军的南通中学之外再录取一个冠军,以鼓励其他参赛学校的积极性。

张云飞表示,球员资源集中后,其他中小学的排球开展的确会受到一定影响,今后要继续深化体教融合,让更多的学校参与项目普及、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张云飞坦言,市队校办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有些学校或老师会因为运动员文化成绩相对较差或者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有排斥心理。在运动员取得成绩或向上输送时,对联办学校及相关老师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会影响老师们的积极性。张云飞建议,教育部门在对相关学校进行教学评价监测时,以及学校在对运动员所在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绩效考核中,应将运动员的文化成绩和体育比赛成绩一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张翊翔也认为,在队伍联合管理的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专职教练员和学校体育老师的职责要更明确。在校队取得佳绩的同时,应有落实全员运动的举措,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带动每一位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