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的腳印在路上

——閆曉光詩歌《九月》賞析

文/閆憲

今天,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佳節。我想起了唐王維的“獨在異鄉爲異客,毎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那時的王維,與現在我們的生活不能相提並論,那時快馬加鞭也許就是最快的,別說不如現在高科技產品下生活的我們,有飛機,有高鐵,有汽車,地球村形成,因爲社會發展了。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書信相思,紅葉題箋,已被手機、微信所代替,不論在哪裏,均可面對面交流,面對面溝通,面對面相思。

其實,九月就是一個有詩的季節,我們年年可以享受更多的九月花黃,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楓紅水碧、藍天白雲、秋高氣爽。更可賞誦偉人毛澤東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即然是有詩的季節,那麼,就讓我們來賞詩人閆曉光的詩歌《九月》。

“沉甸甸的目光

把九月的枝頭壓低,就要低過

田野上的腳印”

這是詩歌《九月》的開頭。詩人是生活的經歷者,也是觀察者、思考者,還是發現者。從詩的開始,可以看出詩人是熱愛生活的,而且善於在生活中發現別人見而俗的卻是靈光的東西,讓我們讀到後產生一種新鮮的感覺,一種存在的收穫感。人一輩子最大的收穫就是悲歡離合和酸甜苦辣,這是人生,是日子,是歷史。目光會是沉甸甸的嗎?這就是詩人所想,所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我說是。因爲,目光裏的詩人已從冬眠中甦醒過來,已在春天播種希望,在夏天繪出新的藍圖,成功與否,收穫與否,都會被秋天的氣息吸引,而後去感悟。這一切,首先需要眼睛的幫助纔可見證收穫的事實。所以詩人從沉甸甸的目光裏看到了“田野上的腳印”,那腳印是來自低過九月的目光,目光的責任可以把枝頭壓低,那是果實的低頭,是稻浪的低頭,是穀穗的低頭,是對生存的低頭,也是驕傲的低頭。低頭不是那種認輸,而是收穫到了需要的滿足。腳印裏刻下了記憶,刻下了新生,更多是刻下了一個人關注的自己走穩走不穩的路。田野廣闊,任其行走。前行,留下的是今生的不悔、堅實,是給後人留下的傳承和遺產。

“陽光飽滿,千足金的成色

與枝頭的目光,撞擊出

金屬的色彩”

詩人將目光聚焦在腳印上,那麼,在移動中,他的目光裏沉甸甸的更是那份滿足。因爲他的目光裏是收穫,是滿足,是得到,是擁有。這就是人性,是人的本質特徵註定的存在原因。即然陽光是飽滿的,那就是溫暖的,幸福的。詩人覺得飽滿的陽光也許不能平靜自己的感受,那是天外來的,是虛幻的,可捕而不能屬於個人的利益時,再鋪墊給我們一個存在的理由,金子,並且是千足金。詩人的世界是靈魂的世界,是將偉大化入普通中的世界,是將自己放在一個地方去旅行的世界。陽光、金光、目光撞擊到了一起,並且在枝頭上,使這種撞擊產生出了幻化的金色之美、秋色之美,在九月的脈絡裏溢出。這就是九月了,這就是秋天的九月了,變化着色彩的節奏、讓美麗擁抱未來。

其實九月在詩人的筆下確還有一番滋味。

“九月,老成持重

靜觀一道道目光中

期待,季節臨盆的喜悅”

人生百年,九月是人生四季中的第三季,也正是從孩童期,學習期,到創業收穫期的時候,這時候有了童年的美好,青春的夢想,還有生活的坎坷曲折及艱辛的道路上的人生目標的歸屬。在生命中總會想起那樣一個時刻,守望着溫柔的九月,靜靜地看着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聆聽着秋風心事,映照着楓葉飄落的一汪清潭,守一杯清茶,輕輕靠着古舊的搖椅,讓靈魂仔細搜尋着那些已淡忘許久的空虛和麻木。有的人一步一個腳印的無怨無悔的走着,有的人虛度年華行屍走肉。詩人把人生與九月做比,九月也就有了從歲月的脈絡裏溢出一曲旋律興奮的歡歌,那種“季節臨盆的喜悅”。這時的九月不僅是一個月份,這也是一個季節。九月站在十月的門楣回首,微笑着揮手告別。

“一個人,兩手空空

奉獻厚重的身影

欲與九月,平分秋色”

詩人此時將自己的人生與命運融爲一體,用詩告訴你我他,人者,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從哭泣中裸身而來,帶來的只有歲月,只有傳遞,而後又回到從前的原始,化爲腐朽,留下的卻是影子。甚至說這個影子也影響不了幾代人,多少年。只有個別影響過歷史沿革和發展的先賢志士,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外,我們普通百姓就是自己的後世子孫也許也記不得五輩前的祖宗的名字和曾經的敗落與輝煌。詩人恰到好處的將這一現象,進行了解析。我曾經收集過九月的抒寫語句,例如:九月,記憶開始隨着落葉的飄零點綴着某些人的故事,在那些藍的有些過分的天空下。秋風一吹,樹上的葉子像一隻只蝴蝶慢慢地,慢慢地着落在地上,給大地鋪上一層金色的地毯。九月,秋高氣爽的季節,九月,碩果累累的季節。秋也許就藏在金燦燦的稻穗上,也許藏在火通通的柿子裏,也許藏在綠油油菜地間。九月果香,九月菊黃,天高雲淡地晴暖走完了前半程。九月,淫雨霏霏地陰冷鋪就了後半程。九月,穿過留在夏季的所有溫度。九月,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結束。我們該有詩人給予我們的希望,在人生的過客中,不要因爲自己的一點成績高估自己,也不要因爲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只要擺正心態就可“平分秋色”,因爲你來過九月,你與九月年年爲伍相伴,不可分割。九月也就有了你,你也有了九月,相互融入到生活裏。

詩人是清醒的,知道自己寫詩的目的是什麼,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在這裏,他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生苦短,在這短暫中是停留不住的,不可與天地同存(主要是肉體),只可與歲月同輝。

“大地,窖藏所有的影子

九月九,釀新酒

陣陣酒香,醉了秋風”

黃葉凝露成霜時候,九月是金色的,一片又一片的金黃映入人們的眼簾,就連黃昏落幕時的一溪清流,都倒映着金黃的色彩。我們看清了生活,看清了自己,那就給自己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放開被所有捆綁的念頭,在這九月的天空,格外地高;九月的天氣,格外地爽;九月的風,格外地柔;九月的大地,依然美好,一大片一大片的金色,放肆地鋪向遠方盡頭時,釀一杯新酒,在這九月九日裏,給自己一次機會,讓九月的秋天灌醉一次,在朦朧的迷離中享受九月,因爲九月真好。

通讀詩人閆曉光的《九月》,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詩歌創作的藝術追求,對詩歌創作所要表現出來的思想觀念有着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小中見大,語言精準,能夠很好的選擇可以展示九月這個季節裏的美好事物,寫出一種美好的感覺。因爲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是一種用言語來表達思想情感、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這就是詩歌,也屬於閆曉光《九月》這首詩歌,這首隻有五節15行的詩歌。

附:閆曉光《九月》

沉甸甸的目光

把九月的枝頭壓低,就要低過

田野上的腳印

陽光飽滿,千足金的成色

與枝頭的目光,撞擊出

金屬的色彩

九月,老成持重

靜觀一道道目光中

期待,季節臨盆的喜悅

一個人,兩手空空

奉獻厚重的身影

欲與九月,平分秋色

大地,窖藏所有的影子

九月九,釀新酒

陣陣酒香,醉了秋風

2020.10.25.悟世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