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更濃

文/張寶梅

“最遙遠的過去最美麗,最遙遠的未來最嚮往。其實我們都一樣,喜歡離自己很遠很遠的地方。”早晨翻手機時看到這樣一句話,要是在自己的青年時代,我一定會深以爲然。年輕時我們都曾有過一顆嚮往遠方的心吧。可是經歷過一些遠行或流浪,當時光在臉上留下足跡,當歲月提醒我們學會回望才發現:我們喜歡過遠方,可真正愛着的還是故鄉。甚至現在我時常爲自己一直生活在這片故土之上,生活在熟稔的親人朋友中間,深深地感到幸運。因爲我不必承受“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般背井離鄉的苦。有時覺的自己就像那個最終留在父母身邊沒志向沒出息的孩子,與老人朝夕相處,見證着他們日漸老去,陪伴着他們一日三餐,彼此依賴並深愛着,平淡又幸福。

平素常和一位遠離故鄉的朋友聊天,他有一次酒後說過的幾句話我印象很深。他說:不知道是年齡增長,還是離家太久,現在我常常能特別清晰的憶起老家的樣子,甚至清晰到村頭路邊第幾顆楊樹上有喜鵲窩,家中園子裏那株芍藥花旁螞蟻洞的樣子。還時常會想起已經過世多年的母親,想起母親笑起來那眼角皺紋的溝壑,連她臉頰上的斑點都清晰可見。我說:你是想家了。是啊,正是因爲他已經遠離了故鄉,已經失去了母親,纔會在無數次的想念中回放故鄉和親人的模樣,纔會讓熱愛如此真摯和深刻。

作爲七零後,我記憶中被歲月過濾後的老家是這樣的:

夏日清晨,跟隨着去幹農活的父母雀躍在山間小路上,路邊那帶着露水的野草打溼了褲腳,仍然擋不住一個小姑娘對草叢中星星點點野花的喜愛和鍾情。或許那就是淳樸的自然提供給一個鄉村孩子最早的審美素材吧。

傍晚,夕陽西下帶着絲絲的倦怠隨父母回家,在村口遠遠望着家家戶戶冒起的縷縷炊煙,小小的心裏就會感覺到格外的舒坦和溫暖,因爲就要到家了。如今,人到中年那淡淡的炊煙常常入夢,那就是故鄉留給了一個孩子關於家最樸素的概念吧。

所以,幾年前看到好友老霞的一副攝影作品,畫面上是一戶冒着炊煙的農舍掩映在杏花林中,那煙村一下子把我帶回到童年。記得曾經爲這幅作品寫下過這樣的一些文字:

誰還靜候在這歲月的盡頭

一如我們垂髫的當初

那煙村

淺草

和杏林

都純淨成你鏡頭前的水粉

一楨

你說

春又將逝

流連於煙村讓懷念如詩

我微笑

拾一抹春光戴在鬢角

目光盈盈

年少時村邊那美麗的揮手

已凝固成了記憶間

關於童年永恆的

背景

或許是歲月流逝,年華漸長讓我們不由得都唯美了自己的老家。我們這些生於鄉村長於鄉村的孩子心中那份關於故鄉的記憶就是大美的鄉土中國,這是一個多麼豐富而迷人的世界啊。這裏有賈平凹的丹鳳,沈從文的鳳凰,莫言的高密......所以,無論我們作了怎麼高遠的飛翔,無論我們爲什麼遠離了故鄉,那份思鄉戀鄉的情愫永恆。故鄉畢竟是滋養我們每個人精神家園的土壤啊。

時代的洪流在催促着我們一路前行,在途中我們都有過困頓和迷茫,偶爾在疲憊中回望,常常會把目光投向了養育了我們的故鄉。“好想回老家一趟”似乎成了很多人縈繞於心的嚮往,可是很多人的歸鄉只能是夢想。讓人欣喜的是我的故鄉雖然也曾有過蕭條和衰落,但紮根於這片土地的建設者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讓這些古老的鄉村煥發出新的風采。

前不久陪那位離家好久返鄉探親的朋友去參觀了我縣正在建設的幾處民宿。去了“雲上人家”,“綠灩田舍”還去了“悅銘.鄉居”。尤其是到了“銘悅.林谷溪舍”當他走在村裏用青石鋪就的路上,撫摸着散發着古樸味道的石牆;他坐在舊磚房改造的客廳裏,喫着熟悉的農家飯菜;當他和那些認識或不認識的老鄉用家鄉話攀談,不禁感慨道:我又回家了。

鄉村民宿的開發滿足了那些遠離故土,久居城市的人對農村生活的懷念和嚮往。在進村的宣傳牌上看到這樣的文字“回到民宿,漁樵耕讀”那個“回”字讓人心生暖意。是啊,住民宿其實就是一種迴歸,讓我們有機會重新住在鄉下,可以漁,可以樵,可以耕,可以讀,讓走出鄉村難以回去的人聊解思鄉之苦。

我想,民宿建設的人文和現代之處就是它雖然是鄉村城鎮化的一個部分,但大都是在村落原有格局基礎上做合理的改造和開發,儘可能地保持了鄉村原有的風情和特色。“城鎮化絕對不能大拆大建,城鎮化要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要記得住鄉愁。”是啊,所謂“鄉愁”其實就是對故鄉的一份牽掛,一種情懷吧。馮驥才說:只有村莊能保持它的歷史,它的原來的那種形態、生態、靈魂、生命,你才能牽掛,如果沒有了,變樣了,你就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

真的感到很幸福,因爲我的牽掛還在,我的故鄉正在跟隨時代步伐發生着美麗的蛻變和成長。那麼如我一樣有幸守在故鄉身邊的孩子決不會在每天如常的日子中忽略了這份握在手中的珍貴,我知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熱愛和希望,一如今天,我用自己粗陋的文字用心端詳了一下我親愛的故鄉。

生活讓我選擇留在了這裏,年少時對遠方的憧憬已經轉變成一份守在故土誠懇的踏實。因爲正是在近處我纔看到了更真實的故鄉,數着一點一滴變化,見證一村一鎮的進步,可以自豪地說:我擁有着關於故鄉更真切而豐盈的記憶。所以,離鄉思愈切,近鄉情更濃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