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還沒有飛出地球時,總是認爲地球纔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存在,但是當人們飛向宇宙中時才知道地球多麼渺小,而人類就如同塵埃一般,相對於那些“超級外星文明”來說,其實人類已經很幸運了,它們的命運雖然都比較悽慘,但是進入中年期之後將會有生命存在。

很多人對“紅矮星”依舊抱有生命存在的希望,但是根據科學觀測發現,紅矮星的自身依舊不適合生命存在。紅矮星是表面溫度低,顏色比較偏紅的矮星(本身光度比較弱的星),尤其是主序星中比較“冷”的M型和K型恆星,這些恆星的質量不會超過太陽的一半。由於內部的氫元素核聚變速度比較緩慢,所以它們擁有很長的壽命。想要清楚地觀察紅矮星只有藉助天文望遠鏡,因爲它們輻射出的光芒實在是很微弱。

銀河系中大約75%的恆星都是紅矮星,它們發出的闇弱紅色光有時會在自身磁場作用下出現反常的現象,時常會發出強烈的X射線以及紫外波段的輻射,還會出現耀斑活動。其實一顆紅矮星的壽命最多可達數百億年,這相當於宇宙的年齡。

大多數的紅矮星適宜居住帶到恆星的距離都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要近,距離過近還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距離恆星非常近的行星會被潮汐力施了“定身法”一樣,會出現永遠改變不了的“陰陽臉”現象,這也就導致紅矮星附近適宜居住帶上的行星一面朝向恆星,一半是白天,另一半是黑夜的現象。

科學家們始終擔心永遠是黑夜的半球溫度很低,會導致生物沒有任何空氣呼吸,但是研究中顯示,大氣流動會把熱量散開,從而避免全球空氣被凍結的現象。但是生命想要在紅矮星附近的行星上生存還是存在相當大的難度,紅矮星出現耀斑活動時,所釋放出的紫外輻射會增強幾百倍甚至是上萬倍,這種能量會讓行星帶上所有的生命消失殆盡。如果不考慮耀斑活動的話,紅矮星平時所釋放的紫外輻射也會將行星上的大氣吹跑,這樣大氣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遲早會消失殆盡。

而“超級外星文明”也並非人類所想的那樣,生命將會出現。

在如今紅矮星“青春期”時段可能不會出現生命,但是紅矮星到了“中年階段”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改變。天文學家在這些年的觀測中發現,紅矮星隨着年齡的增長它的磁場活動變得越來越弱,並出現穩定的可見光波段的輻射,據推測這樣穩定的時間可達數百億之久。這也就意味着只要紅矮星度過狂野的青年時代,保持住僅剩的大氣,進入中年時期,周圍的行星將會獲得重生,將會出現適合生命存在的居住地。

美國宇航局在2014年還宣佈天文學家發現了與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而研究人員認爲,這一新發現第一次證明恆星宜居帶中的確存在和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並且可能會有外星生命的跡象。

如果紅矮星真的可以進入穩定的中年時期的話,生命的居住地將會陸續被開發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