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

沒有哪個女人能抵擋得住鮮花的魅力,

那一朵朵或嬌豔或淡雅的花兒,

總能帶來溫暖,帶來幸福,

讓女孩們笑逐顏開。

喜歡花的人很多,

但喜歡養花的人卻不多,

將養花作爲職業的人,

更是少之又少。

有一名北京姑娘,

卻爲了養花辭掉工作,

在小衚衕開了間花店,

遠離喧囂,栽花種草,

活出了許多女孩夢想中的模樣。

熱鬧的北京城裏,

有間不起眼的小花店。

位置偏僻,裝修樸素。

門口零散放了幾盆花,

不是名貴的品種,

卻被照料得格外乾淨,

枝葉嫩綠,花盆也不染塵埃,

只一眼,就能看出店主是愛花的人。

隔着玻璃窗,

可以看到店裏擺滿了花草,

綠色是主基調,

星星點點的紅粉小花讓人眼前一亮,

還沒打開門,已然聞到了草木香。

花店叫什麼名字?

左看右看,

才發現被植物擋住的牆角,

用清淺的字跡寫了兩個字:花治。

輕輕推開玻璃門,

花香撲面而來,不會太濃郁,

恰好能沁人心脾。

放眼望去,全是各種說不出名的花草,

生機勃勃的樣子,格外討喜。

“花治”很小,植物卻滿滿當當,

水泥牆,木桌子,滿眼都綠色。

幾張桌子隨意散佈在屋裏,

忍不住想坐在桌前,

沏一壺熱茶,

驅散初冬的寒氣。

所有的花草都沒有刻意包裝,

也沒有被修剪的整整齊齊,

完全自由生長,

裏裏外外充滿了主人對花草的熱愛。

店主就在這溫馨的小花房裏,

過“歸隱”生活。

一邊沐浴陽光,一邊照顧花草,

澆水施肥,逗逗貓狗。

每天進店的顧客不算多,

時光變得輕鬆又悠長。

不必理會城市的吵鬧,

花草相伴,冬暖夏涼,

一切都剛剛好。

花店的主人,叫馬天天,

曾經,她也是名上班族,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彷彿一臺機器。

這樣的生活讓她感到疲憊不堪,

也感受不到生活的溫度。

於是她辭了職,開始尋找新方向。

辭職後,天天給自己放了個長假,

有時間便拉着老公去公園散心,

看看花草樹木,

解封之前被工作麻痹的心靈。

久而久之,天天對花草產生了極大興趣,

她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

開一間花店。

這個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天天說:

“我相信,植物可以治癒人心。”

於是“花治”便誕生了。

這間花店,寄託了天天對生活的嚮往:

用植物治癒自己,

也治癒每個在大城市中打拼的人。

城市很吵鬧,

但這間小衚衕裏的花店,

卻能讓你得到片刻寧靜。

這些年,街邊的花店越來越多,

各式各樣的鮮花被整齊擺放在店裏,

包裝精緻,色彩統一,

一朵比一朵嬌豔,

走進去,很欣喜,

但又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思來想去,大概是少了一點人情味,

又或者說是“愛”的味道。

尋常花店,只賣花,不養花,

天天卻將養花放在了第一位。

養花不是什麼獨特手藝,

卻同樣需要一份匠心去經營。

嬌氣的花要精心照料,

天天便定鬧鐘澆水施肥。

有些花喜光,有些厭光,

要根據植物喜好擺放,

乍看之下花店的佈置很隨意,

實際上每盆花的位置,

天天都仔細研究過。

植物也是通人性的,

你若真誠待它,

花草便會充滿自由生長的生命力,

而這,也是花治的獨特之處。

天天沒有將植物都放在花盆裏,

試管、酒杯、瓷器,

都是它們的生長的容器。

“讓它們自由生長,不去刻意修剪。”

這是天天對花草最樸素也最真摯的愛。

她說:“從盛開到枯萎,

植物的每個階段都獨一無二的。”

正如在城市中奔波的人們,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美麗的事物是藏不住的,

這些年,花治的名氣越來越大,

天天卻依舊在小衚衕裏默默養花,

她只希望花治這所偏僻的小店,

能給疲憊的人帶來一份寧靜、一份溫暖。

老舍先生說:

“我只把養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

只要開花,我就高興”

對愛花的人來說,

能在植物的陪伴裏,

度過一個又一個慵懶的午後,

便是最愜意的事情。

人們說喜歡買花的人,

都是有情調的人,

他們會讓生活充滿香氣。

那麼喜歡養花的人,

本身就充滿香氣。

在愛花的人眼中,

一草一木皆可愛,

再平凡的花草也有迷人之處,

帶着這樣的心思去生活,

生活便處處是溫暖。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開間花店,

但若你也想將生活過得溫馨安逸,

不妨在屋子裏養些花花草草,

與其在喧囂中荒度時光,

不如與家中的花草熱鬧一場。

如果你能將花草照料得充滿生機,

那麼一定也能將平淡的生活,

打理得芳香四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