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進行全民族動員,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都起來抗擊日本的侵略。中國軍民雖然英勇無畏,不怕犧牲,但總體來說戰績很不理想,在七七事變後的一年內,東部大部分地區就淪陷了。中國軍隊每消滅一個鬼子,就要付出3~10人的代價。

短短几年後,1950年中國志願軍在朝鮮半島與以美軍爲首的17國聯軍短兵相接,兩個月內就把美軍從鴨綠江邊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之後兩國在“三八線”附近打了兩年,美國不得不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議書上簽字。

同樣是中國軍隊,爲什麼之前連半工業國日本都打不過,抗美援朝時期卻能擊敗美國?

一、短短几年,中國已經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抗戰時期,中國仍處於軍閥割據的局面,蔣校長的地盤侷限在東南沿海地區。當時中國雖然有幾百萬軍隊,蔣校長對中央軍和地方軍區別對待,中央軍裝備精良,地方軍隊連人手一支槍都做不到,後勤補給也跟不上。更要命的是,軍隊之間缺乏協同,將領存在保存實力的思想,經常坐看友軍被日軍消滅而不救援。中國士兵的文化素質也很低,不能打運動戰,只能打陣地戰,導致戰力分散,被日軍各個擊破。

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時,新中國建立已經一週年了。新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從國家性質上講,比美國先進一代。美國雖然科技先進經濟發達,但國家性質和民國、印度是一樣的。這一點我之前是不信的,現在我深信不疑

志願軍是人民子弟兵,官兵一致,紀律嚴格,文化素質比抗戰時期的國軍已經有了很大進步,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先進武器和複雜戰術,運動戰、游擊戰、三三制、穿插分割等戰術全都掌握的爐火純青

美軍從本質上講和國軍一樣,都是資本家的僱傭軍,只是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更爲先進。僱傭軍當兵只是爲了錢,犯不着賣命,因此戰鬥意志遠不如志願軍。

用教員的話說,美軍是鋼多氣少,志願軍是鋼少氣多。

二、國際大環境變了。

國際大環境的變化也是志願軍擊敗美軍的重要原因。

抗戰時期,中國幾乎是孤軍奮戰,雖然蘇聯和美國都給予中國一些援助,但杯水車薪,中國還是要靠自己,沒有任何國家替中國兜底。

抗美援朝時,美蘇冷戰已經開始,明面上是志願軍和美軍在戰鬥,實際上是美蘇兩大國在掰手腕。中國的背後是蘇聯。雖然蘇聯一開始不相信志願軍能擊敗美軍,因此對志願軍的援助力度不大。但隨着志願軍的出色表現,蘇聯喜出望外,開始加大力度援助中國。到戰爭後期,志願軍的裝備已經全部換過一遍,火力和美軍已經相差不大。

三、財政方面。

抗戰時期,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在人民頭上,政府的稅收極爲有限,軍費也就捉襟見肘。

新中國建立後,全國實行土地改革,地主階級被消滅,地主都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國家直接對農民收稅,沒有中間商(地主)賺差價,國家能收上來的稅自然就多了。

抗美援朝直接消耗62億元,還欠下了蘇聯30億元人民幣的軍火債。與當時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相比,其總量並不算太高,只佔同期財政支出的十分之一。正因如此,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國內順利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每年經濟增長率平均在15%以上。

四、將領水平問題。

彭大元帥的軍事能力比蔣校長不知高到哪裏去了。

大家也可以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