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志合者,不以山河爲遠”,但更多情況下,卻是“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基於相同的利益,大家才走到了一起。而當利益發生分歧的時候,昔日的盟友很快就會變了嘴臉,甚至刀兵相向,其兇狠程度使人完全想不到他們曾經是盟友,最近在敘利亞境內就上演了這一幕。

據阿拉伯電視臺網站11月9日的報道,敘利亞政府軍第4裝甲師近日突然對南部德拉省的巴拉德、謝耶和納赫勒等地區發起了大規模掃蕩,這是自2018年俄敘聯軍成功實施德拉戰役以來,敘政府軍首次在該地區重新採取軍事行動。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同日的報道,敘政府軍第4師在掃蕩的過程中,出動了大量“履帶式車輛和重型武器”,統領這支虎狼之師的,更是阿薩德的親弟弟馬赫爾·阿薩德將軍。

敘政府軍第4裝甲師被稱爲阿薩德總統的“御林軍”,不僅統軍的是自己的親弟弟,其成員也都是忠心於現政權的阿拉維派,該部隊裝備精良,尤其善於城市巷戰。需要指出的是,自2018年德拉戰役順利結束之後,當地局勢一直較爲平靜,除了偶爾有零星的恐怖襲擊之外,沒有再爆發大規模的戰事。這次阿薩德之所以罕見派出“御林軍”前來掃蕩,主要是因爲俄羅斯支持的敘政府軍與伊朗支持的武裝人員發生了慘烈的內訌。

據《耶路撒冷郵報》9日的報道,當地親阿薩德政權的媒體表示,就在近段時間,又有多名敘利亞政府軍士兵被伊朗控制的武裝分子“殺害甚至斬首”,在德拉省的塔法斯地區,更是有1名中校級別的敘政府軍高級軍官被殺,此外敘利亞政府在當地的情報哨所,也遭到了伊朗支持的武裝分子的襲擊。襲擊發生之後,阿薩德總統勃然大怒,隨即命令“御弟”統帥第4裝甲師南下鎮壓,並迅速推進到德拉市郊區。

與此同時,支持阿薩德總統的駐敘俄軍也出手相助,迅速採取行動,切斷了伊朗武裝分子的退路,關閉了雅都達、塔法斯與傑琳地區的“出入口”,以方便敘政府軍前來圍剿,一場由俄羅斯支持的敘政府軍同伊朗支持的武裝力量之間的大規模內訌已經爆發。據阿拉伯電視臺網站與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的報道,伊朗武裝人員之所以同昔日戰友俄敘聯軍發生如此慘烈的內訌,主要與爭奪德拉省的控制權有關。

報道稱,德拉省位於敘南部,毗鄰敘以交界的戈蘭高地,伊朗一直希望將勢力滲透到這一地區,完成對當地的控制。這樣的話,伊朗在敘境內的武裝力量,就能有效地威脅到以色列的安全,從而爲德黑蘭政權提供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但敘利亞政府與俄羅斯卻並不希望伊朗將手伸到德拉省,就阿薩德來說,儘管拿人手短,他不能趕伊朗武裝離開敘利亞,但也不希望刺激以色列,他已經在空襲中度過了很多個膽戰心驚的夜晚。

就俄羅斯來說,雖然莫斯科承認伊朗爲俄敘聯軍打贏內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普京卻不打算與伊朗“分蛋糕”,俄羅斯要完全、獨自享有對敘利亞的影響力,因此,對於伊朗在敘利亞擴張勢力範圍的行爲,普京一向都是“零容忍”。同爲昔日盟友,曾經在同一個戰壕裏作戰,現如今卻鬧出這個樣子,都是“劃分勢力範圍”惹的禍,而類似的內訌其實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俄軍就曾經和伊朗革命衛隊幹過架。

據半島電視臺中文網2019年4月20日的報道,當地時間19日,伊朗革命衛隊在敘東部代爾祖爾省的邁亞丁市設卡,攔截並阻止一支俄軍武裝車隊進入代爾祖爾省。俄伊兩軍的武裝人員先是發生了激烈的口角,很快“嘴炮”就升級到真實的火炮對抗,在激戰中,有2名伊朗革命衛隊士兵被打死,俄軍雖無人死亡,但有4名士兵受傷。報道稱,就在同一天,俄伊兩軍還在敘北部阿勒頗省因爭奪地盤而發生激烈交火。

一般情況下,伊朗也不會與俄敘聯軍鬧得這麼大,但這次有所不同,因爲德拉省太過重要,控制了這個省,火箭彈都能打進以色列境內,至於大馬士革遭到轟炸,不在德黑蘭考慮之列。於是,德黑蘭“頂風作案”,爲爭奪德拉省的控制權,與俄敘幹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