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衆多在國際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和項目紛紛搶灘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掀起一股重大項目落戶潮,造就了大項目搶灘的“惠州現象”、大改革賦能的“惠州速度”、大夢想凝聚的“惠州引力”。“惠州現象”有何內在發展邏輯?“惠州速度”有何內在改革邏輯?“惠州引力”有何內在精神邏輯?即日起,本報擬推出“嶺東雄郡競一流,灣區時代看惠州——新發展格局下的惠州作爲”系列報道,從“惠州現象”“惠州速度”“惠州引力”三個維度,講述“育先機開新局”的惠州故事,敬請垂注。

今年4月,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雲開工”,目前該項目場平工程已完成97.5%。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站在中海殼牌二期觀景臺向外望去,管道縱橫交錯,油罐鱗次櫛比,大亞灣石化園區大半景緻盡收眼底。

這是中海殼牌與惠州結緣的第17年,隨着今年5月17日,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廣州、北京、荷蘭海牙三地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雲簽約”儀式,意味着雙方的緣分還要持續更久遠。

今年4月以來,惠州在大項目開工、簽約上捷報頻傳:百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動工、計劃總投資超2000億元的惠州灣產業新城項目簽約、總投資820億元的恆力集團石化中下游及新材料項目簽約、總投資約300億元的合生-珠江國際智慧冷鏈交易基地項目簽約、總投資約600億元的萬有(惠州)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簽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惠州與大項目的一次次結合,正是新發展格局下惠州新作爲的最好見證。從大項目搶灘的惠州之戀,到大集羣背後的惠州之鏈,有着美好的機遇邏輯、產業邏輯和發展邏輯。大項目搶灘登陸的“惠州現象”,成爲惠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

機遇邏輯——

大項目之戀從何而來?

大亞灣石化園區西南部一塊經過平整後的寬闊場地上,挖掘機、運輸車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施工,這是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所在地。

這是一場橫跨太平洋的世界級牽手,也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今年4月,由埃克森美孚投資100億美元的惠州乙烯項目在中美三地“雲開工”,標誌着這一備受業界關注的項目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截至目前,該項目場平工程已完成97.5%。

今年以來,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岸的惠州,搶抓“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掀起一股大項目落戶潮。從4月中旬至今,50多個10億元以上大項目共5000多億元“情定”惠州,成爲獨特的“惠州現象”。

大項目爲何如此青睞惠州,大項目之戀從何而來?皆因惠州具備優越的區位、產業、交通優勢,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投資惠州,就是投資未來。

“進駐惠州是正威深入佈局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步。”10月底,正威(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動工,全國政協委員、正威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認爲,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是香港、澳門及廣州、深圳等珠三角發達地區產業、資金流、信息流擴散及轉移的首選之地。

“惠州有着明顯的區位優勢,發展空間巨大。”慧聰集團董事會主席劉軍十分看好惠州的未來發展。他說,目前惠州到香港的高鐵1個小時10分鐘即可到達,籌備中的慧聰大廈地處大亞灣,與深圳一路之隔。“惠州離大灣區核心城市很近,核心城市的溢出效應讓企業更接近資本市場和人才市場,有利於未來發展”。

在國際經貿摩擦加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惠州聚焦“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重點工作,迸發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韌性。敏銳的企業早已察覺惠州這片投資熱土隱現的商機,在惠州釋放出強烈的發展信號後,世界強企紛沓而至佈局落子,成爲惠州在後疫情時代育先機、開新局的重要抓手。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4月以來,惠州“2+1”現代產業集羣迎來10多個50億元以上大項目簽約落戶或動工建設。1~9月,全市工業投資增長21.4%,在珠三角排第2位。

大項目紛至沓來,帶來大投資、大產出、大就業,大項目之戀,爲惠州未來發展積蓄澎湃動能。

產業邏輯——

大集羣之鏈如何打造?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產業兩個萬億級的產業集羣,再加上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即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羣。一年多來,惠州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選資,引進龍頭帶動型和創新型產業鏈、供應鏈項目,打造大集羣之鏈。

今年,惠州先後簽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和恆力PTA項目,不僅推動石化基地規模再上一個新臺階,更拉長了大亞灣石化區的中下游產業鏈。比如,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將生產高熔融指數均聚聚丙烯,作爲基礎的化學工業原料,均聚聚丙烯需要強大的中下游精細化工企業對其產品進行消化。

大集羣之鏈推動循環經濟和“隔牆供應”加速形成。中海殼牌公司產生的石化廢氣通過管道直達惠州凱美特氣體公司,最終生產出高純度的食品級二氧化碳,可應用於飲料、食品保鮮等領域。作爲國內目前唯一獲得醫藥產品生產資質的化工企業,科萊恩大亞灣工廠可以生產出藥用級別的原料藥及輔料藥,從而實現從化工品向高端醫藥產品的轉型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目標產業中,衆多行業都與石化產業有關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爲,“巨無霸”石化項目的落地,有利於大亞灣實現原料“就地取材、隔牆供應”,與各產業集羣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共生髮展。

引進一個大項目,帶來一條產業鏈,吸引一批高端人才,聚集一羣上下游企業,這已成爲惠州打造大集羣之鏈的生動寫照。

在惠東縣稔平半島,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進展順利,其中HIAF項目土石方工程已基本完工,CIADS項目正在深化初步設計。依託“兩大科學裝置”,惠州可集聚國內外約1500名科學家等科研人才,還將建設能源科學實驗基地,引導相關能源龍頭企業設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與重離子相關的生命科學、生物科學、新型材料研製以及核反應堆和燃料循環技術等領域產業化應用,打造全球著名的能源科學實驗基地和產業轉化高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7月15日,總投資超2000億元的惠州灣產業新城項目落子惠州。該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期將集中力量建設國機集團華南總部基地,導入中醫藥重大裝備製造、中醫藥產業園、節能環保設備製造、智能製造生產運行系統項目、石化裝備製造項目、人工智能裝備製造項目等現代先進性產業,以及國家級實驗室、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等,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從TCL華星光電引入旭硝子項目,到“兩大科學裝置”吸引高端人才匯聚,再到惠州灣產業新城集聚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惠州打造產業大集羣之鏈的腳步從未停頓。

通過發展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集羣,不斷降低集羣內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成本,從而形成產業鏈相關企業的競爭優勢。這既是惠州打造大集羣之鏈的發展邏輯,更將是惠州贏得未來的重要籌碼。

發展邏輯——

大產業如何鏈通雙循環?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各路資本加速流動,向發展高地匯聚。惠州抓住機遇,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企業苦練內功,提高自身實力,實現逆勢增長,加快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

在惠陽區秋長白石工業區,坐落着全球最大的手機玻璃製造商——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從2009年建立第一個工業園至今,伯恩光學發展迅速,成爲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生產工藝及設備最先進的手機屏幕生產企業之一。

在國內市場,伯恩光學是華爲、oppo、vivo等國內手機廠商的主要屏幕供應商。在國外市場,蘋果和三星手機的顯示屏同樣需要伯恩光學制造。大產業鏈通“雙循環”,國內外市場的“左右逢源”讓伯恩光學實現逆勢增長。截至今年9月底,伯恩光學實現300億元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3%,預計全年工業產值超過400億元。

位於仲愷高新區的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同樣取得驕人戰績: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電視面板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2月全球出貨19.3%,排名第一。去年,該公司面板銷售量達全球面板廠市場份額達14%,行業排名第三,對中國六大品牌出貨佔比32%,自2014年起連續行業第一位。華星光電的崛起,不僅打破了國外廠商壟斷,減少企業對液晶面板的進口依賴,更充分保障了國內市場的穩定。

疫情之下依然能夠實現逆勢增長,伯恩光學、華星光電依靠的正是以自身科創實力爲發展基石的生產模式,凸顯了特別時期的特別競爭力,這也是惠州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羣,鏈通“雙循環”的生動縮影。

依託梳理今年簽約或開工的產業項目發現,選擇惠州的企業有央企、合資企業、外資獨資企業、民企,這些企業攜大項目落戶,爲惠州高質量發展輸入強勁動能。前三季度惠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53.14億元,比增0.3%,經濟增速由負轉正。

從上半年“負重爬坡”到三季度由負轉正,充分體現惠州切實將穩投資作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抓手,以重大項目落地推動項目建設換擋提速,全力擴大有效投資,爲做好經濟“六穩”工作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統計在庫的工業建設項目有1017宗,其中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45宗,還有一批優質項目在籌備建設中。

聚焦大項目,打造大產業,鏈通“雙循環”,一幅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美麗畫卷,正在惠州徐徐鋪展。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採寫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馮麗均 劉煒煒

短評

大項目積蓄大能量展現大前景

大項目搶灘,將有力推動我市產業格局優化以及城市競爭力提升,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大項目積蓄大能量展現大前景,大項目之戀與大集羣之鏈融爲“戀中鏈”,“惠州現象”預示着未來生動發展局面。

吸引優質企業紮根發展,是強市富民的根本之策。縱觀國內外知名城市,無不擁有強大的產業實力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企業。大量事實也反覆證明着,一旦重量級企業接踵登陸一個地方,其城市能級提升以及整體“蝶變”就將成爲現實。

今年以來,動輒幾百億元的項目投資“砸向”惠州,包括世界頂尖企業在內的優秀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這裏,充分證明惠州精心栽培的“梧桐樹”已成良好的棲息地、投資熱土,這塊備受矚目的土地已經成爲促進資本增值的“優質股”。大量優質資本湧入,將促進我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加速“2+1”現代產業集羣建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效益。放眼未來,我市不遺餘力打造的大集羣之鏈,是產業鏈也是機遇鏈,“鏈”的兩端分別是當下發展課題和廣闊發展前景。

大企業紛紛搶灘帶來寶貴的發展資源,也充分體現了優質營商環境之重要。各地各級各部門和黨員幹部要提高站位,緊緊圍繞“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重點工作,勇於擔當作爲,合力推動我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讓“惠州現象”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靚麗的風景線。(凌保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