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氣溫不斷走低,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也進入了高發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高發季節。由於諾如病毒傳染性強,經常出現“一家感染、全家放倒”的情況,並且容易在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發生聚集暴發疫情。那麼,什麼是諾如病毒?這類疾病是如何傳播?有什麼樣的臨牀表現?又是如何預防?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知識。

什麼是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又叫諾瓦克病毒,屬於杯狀病毒科諾如病毒屬。1968年,美國諾瓦克諾瓦克鎮一所小學發生急性胃腸炎暴發,在患者糞便中發現這種病毒,並以發現地爲該病毒命名。1995年,我國報道了首例諾如病毒感染,之後全國各地先後發生多起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2002年8月第八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批准該病毒名稱爲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傳播能力極強,少量病毒就可以完成感染,他們在患者胃腸道休養生息,擴大隊伍後,通過患者的嘔吐物、糞便又回到外環境。諾如病毒通常不會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所以人體不能產生持久的免疫力。同時諾如病毒變異快、型別多,所以同一個人可重複感染同型別或不同型別的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如何傳播?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人傳人可通過糞口途徑、嘔吐物處理不當產生的氣溶膠而傳播。食源性傳播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進行傳播,污染環節可出現在感染諾如病毒的餐飲從業人員在備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現食物在生產、運輸和分發過程中被諾如病毒污染。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是引起暴發的常見食品。經水傳播可由桶裝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飲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感染諾如病毒會有什麼症狀?

諾如病毒的潛伏期相對較短,通常12‐48小時。引起的胃腸炎病情一般較輕,最常見症狀是腹瀉和嘔吐,其次爲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痠痛等,成人中腹瀉較常見,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嘔吐。病程通常較短,屬於自限性疾病,持續時間通常爲2-3天。

個人如何預防?

1. 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手衛生,飯前便後和烹飪食物前及時洗手保持手衛生,是預防諾如感染重要的手段。

2. 注意飲食衛生。瓜果蔬菜要洗淨後食用。喝開水,喫熟食,尤其是牡蠣等貝類海產品更要煮熟煮透。

3. 注意環境衛生。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尤其是有人嘔吐時,要及時處理。注意處理過程中戴好手套口罩,做好自我防護。

4. 患病後注意休息。患病後不要堅持帶病上課或工作,就診後要回家休息,直至症狀消失3天后方可復課或返崗。

學校和托幼機構如何預防?

1. 晨午檢。學生上學時安排專人負責晨午檢,詢問學生健康狀況。對有發熱、嘔吐、腹瀉、噁心、腹痛等症狀的學生,通知其家長帶患者去醫院就診。

2. 症狀監測。如學生在校期間出現發熱、嘔吐、腹瀉、噁心、腹痛等症狀,應立即通知其班級負責人,由班級負責人帶其去校醫就診。無校醫的學校,立即通知其家長帶患者去醫院就診。學校教職工在校期間出現症狀,須立即停止工作,前往醫院就診。

3. 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腸炎患者或隱性感染者須向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報告,應暫時調離崗位並隔離;對食堂餐用具、設施設備、生產加工場所環境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對高風險食品(如貝類)應深度加工,保證徹底煮熟;備餐各個環節應避免交叉污染。

4. 通風消毒。每日開展通風消毒。每日通風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鐘。每日對食堂進行消毒。有疫情時,每日對教室宿舍進行消毒。

如何規範處理患者嘔吐物?

有患者嘔吐時,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蓋嘔吐物,小心清除乾淨。清除過程中避免接觸嘔吐物,清理的嘔吐物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30min後處理。清潔時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嘔吐物的容器都必須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30min後徹底沖洗,纔可再次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