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辛苦很勞累,但我們圓滿完成任務!”

“祝你生日快樂!”第三屆進博會期間,A樓408室內響起“生日歌”,壽星是進博會病媒生物防制和環境消毒工作組內五位男同志。與生日蛋糕一起的“意外禮物”,是一封紅底信,“當進博遇上生日,有幸我們在一起工作、生活、學習,祝您生日快樂,萬事順遂,閤家幸福!”

進博會期間,不少觀展者好奇:偌大進博展館,不見一隻老鼠、蒼蠅和飛蟲,環境衛生整潔,背後正是這羣病媒生物防制和環境消毒工作組的“汗馬功勞”。自10月24日起駐紮“四葉草”,直至進博會結束後兩天繼續“掃尾”,隊員們說,“雖然每天日行兩萬步以上,很辛苦很勞累,但我們圓滿完成任務,對得起黨和政府,對得起上海市民!”

“白+黑”模式保障進博會沒有蟲害

青浦區愛國衛生事務所副所長戴亞明,已是進博會“三屆元老”,“從11月1日開始,我們就進入了‘白加黑模式’,每天有10名隊員做晚班,下午兩點到崗,晚上常常忙到10點,有的同事家住在浦東,連續四、五天到家都是深夜,絲毫沒有怨言。每個人都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支專業的病媒生物防制隊伍,由全市8家有害生物防制專業機構和青浦區應急保障隊伍的核心人員共計40人組成,均是精兵強將,包括外圍工作人員約有60人,主要負責進博會場館核心保障區域的病媒生物控制和環境消毒應急處置任務。

許多市民對病媒生物防制相對陌生,記者瞭解到,隊員負責每日對國家會展中心14個場館、餐飲區、南北廣場進行全面巡查,開展消毒殺菌。今年正逢新冠肺炎,情況有所不同,國展中心廣場區域餐館長期停業,再開業時部分餐館出現蟲害異常情況,隊員及時開展巡查和處置,對場館內120餘家餐館進行全覆蓋檢查和防鼠滅鼠。

“120餘家餐館需要做到沒有衛生死角,我們沿襲了以往經驗,將餐館分爲ABC三個等級,C級意味着需要整改,每日兩次巡查確保衛生整潔到位。”戴亞明告訴記者,開展前的突擊也是常有之事。工作組每日有6人輪值突擊隊。今年開幕式定在晚間,前一天晚10點,突擊隊最後巡查時發現夜光下有小飛蟲,加班加點至深夜,最終確保會場內沒有半點兒蟲害,爲進博會圓一個美滿的開端。

“十八般武器”齊齊上陣營造整潔衛生環境

積累三屆進博會成熟經驗,記者獲悉,工作組內近半隊員已是“老行家”。特殊時期的進博會,工作組以“五重升級”保障進博會:隊伍更強大、巡查更有力、處置更迅速、監測更密集、裝備更齊全。

開展前,車載噴霧器每晚在進博會各個場館全面消毒,通過16米高度的噴霧懸浮顆粒下沉,從而實現有效的環境預防消毒。“十八般武器”全體上陣:除了車載噴霧器,還有對蚊蟲孳生地進行滯留噴灑的常量噴霧器,可快速殺滅蚊蠅和小飛蟲等的超低容量噴霧器等。針對場館內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不同需求,各類藥械一應俱全,在藥械儲備區“隨時待命”……

細心的觀展者會發現:每個展館出入口都有四個分類垃圾桶,“我們每天消毒殺菌230餘個垃圾桶,確保每個垃圾桶都沒有蒼蠅等蟲害,助進博會營造一個乾淨、整潔的觀展環境。”戴亞明說。這背後,同樣是隊員們的不懈努力,每日手持噴霧器消毒,常常幾個小時下來渾身像散了架似的,但“只要環境整潔,身體勞累,心卻是快樂的。”

完成“大任務”後,就先回家補個覺

保障一屆圓滿的進博會,除了場內工作組以外,上海還出動青浦、長寧和閔行三區共組建67名專業隊員的緩衝區應急處置隊伍,負責本區進博會場館外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其他13個區共組建160名專業隊員的區級應急處置隊伍,同步開展區級應急處置,並儲備足夠藥械,確保有能力做好轄區接待場所、定點醫院和旅遊景點保障工作。

青浦區愛國衛生事務所所長周擬介紹:青浦作爲病媒生物防制保障的主力軍,主要承擔兩大任務:輻射區管控,組織30人分成十組“劃片包乾”,與核心區同步進駐、同步管控、同步達標,按照“七定”即“定人、定時、定任務、定區域、定路線、定要求、定裝備”,每日開展主動巡查和應急處置。同時在覈心區重點區域管控成立突擊隊,確保常規力量“配強配優”和應急力量及時有效,這一工作模式也將在今後的展會中梳理成經驗加以推進。

記者獲悉,進博會閉幕後,病媒生物防制和環境消毒工作組還將持續工作兩日,幫助完成撤展後的消毒殺菌。完成一年一度的“大任務”,隊員們異口同聲說,“最大希望是回家補覺,緊張的神經可以稍微鬆弛一下,休息個兩、三天繼續回到工作崗位回到常態化防疫日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