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推進,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爲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健康,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實現了中國醫療領域多項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並跑、領跑的生動局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7.3歲,比2015年增長1歲,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下降到17.8/10萬和5.6%,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凸顯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的優勢和活力,被世衛組織譽爲“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醫療改革持續發力,覆蓋人羣不斷擴大。通過擴面、整合、提高統籌層次,中央財政逐年提高人均補貼標準,待遇水平不斷提高。目前,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居民醫保住院患者實際報銷比例接近60%。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機構改革中,爲了進一步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推動羣衆在醫療救助、醫療報銷等方面享受到更多的紅利,新成立了國家醫療保障局,無疑表明了國家對醫療體制機制改革到底的決心,未來醫療保障改革將惠及更多人,這非常值得期待。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戰略引領是重要基礎。回顧中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歷程,離不開黨中央的統籌協調、科學決策。爲適應新時代醫療健康發展要求,中國頒佈實施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着力推動衛生健康公益性、包容性和創新性發展。堅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緊緊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推動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同時,“普惠醫療”“共享醫療”“智慧醫療”等衛生健康領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醫療供給率大大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末,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牀位數爲6.30張,較2015年增加1.19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3.18人,分別比2015年增加0.56人和0.82人;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比2015年增加10.2億人次,醫療健康領域軟硬實力顯著增強。

促進全球健康事業發展,凸顯大國責任和擔當。近年來,中國加強與各國的交流合作,攜手構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共同搭建全球健康治理平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亞非15國建立對口醫院合作關係。在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的危急時刻,中國派出專家千里馳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第一時間將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與世界分享,並向疫情嚴重的國家進行物資和技術援助。事實證明,作爲醫療衛生領域國際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和國際醫療援助,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得到了聯合國以及大部分國家和人民的肯定和認可。

健康是人類的永恆追求,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國之基。面對全世界人民羣衆對“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期盼,中國展現出了大國擔當,讓世界人民看到了滿滿的誠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