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共同富裕的美好藍圖,即在“十四五”時期“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爲我們奮進新階段、開啓新徵程指明瞭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

在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中突出強調共同富裕,這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先富帶動後富”,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強調“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我們黨在實踐中形成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共同富裕仍然是一項長期任務。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兼顧需要與可能的戰略眼光、運用系統思維謀劃全局的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更積極穩妥地把握工作,促進全體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

共同富裕,說到底是要讓人民羣衆過上好日子。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有、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面對疫情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維護好人民根本利益,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讓人民羣衆在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不斷增加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新徵程上,我們更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十四五”時期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到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羣體顯著擴大。

實現共同富裕,既要立足於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於把“蛋糕”分好。按照《建議》要求,“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要在不斷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基礎上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要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羣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廣東是中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謀劃好廣東“十四五”時期及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努力在實現共同富裕上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讓全省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全省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共同富裕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腳踏實地、久久爲功,向着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爲地前進,凝聚起在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強大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