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產的東西足夠優質,但對於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更多時候個性化纔是追求所在。

也正因此,滑板、街舞、脫口秀、漢服……一些曾經被視爲“小衆”的文化和圈子,也正在被大衆所熟知和接受,逐漸地形成了炙手可熱的產業。

在汽車消費上同樣如此。隨着90後成爲汽車消費主力、00後跑步進場,汽車產品年輕化趨勢已成定局,越來越多車企推出定製產品,迎合個性化消費需求。

對個性的追求也正在改變汽車後市場。長期以來,受限於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包括改裝在內的中國個性化汽車後市場一直在尷尬中隱祕成長,行業透明化、標準化缺失,讓外行人直嘆“水深”。

如今,隨着汽車文化普及度提升及政策日益完善,這個以往看似不溫不火、整體處於小散亂狀態的行業,正在掀起新的風浪,吸引衆多創業者湧入。

個性化汽車後市場的交易門檻到底有多高?“水”到底有多深?其中又藏着怎樣的暴利?這個行業值得被改造嗎?混亂的市場又是否有機會造就“英雄”?

在禁錮中自我發展的個性化汽車後市場,正在呼喚“破局者”。1、火熱的汽車個性化需求

隨着中國汽車保有量突破2.75億輛、汽車駕駛人突破4.1億人,國內汽車文化也逐漸走向成熟,玩車一族加速壯大,並助推玩車市場進一步擴張。

像小萬這樣的90後不在少數。早在2015年,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即展開調查,試圖摸準在“車輪上長大”的這一代人的汽車消費脈搏。J.D.Power的報告指出,90後更容易接觸到車,也更加懂車,購車更加追求汽車外觀和樣式,在中國這一比例達到49%,而在國外這一比例則爲39%。

個性化表達,早已成爲90後購車、玩車的一大重要訴求。相比起實用,時髦、豪華、運動這些更具個性化的標籤更得他們青睞。

如今,90後已成爲汽車消費的主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懂車帝聯合發佈的報告指出,2019年上半年,90後人羣在汽車消費市場佔比達到了42.4%。J.D.Power統計數據則顯示,2020年90後購車羣體以32%的佔比,首次超過85後(30%)、80~84(22%)和80前(17%),成爲購車的主力人羣。

在年輕消費者的推動下,汽車產業加速邁進個性化時代。

一個例證是:與車展同樣火爆的各種改裝車展和聚會——蘇州GT SHOW、上海CAS、東莞AIT、珠海THE ELITE PARTY、北京iAcro Party等,正吸引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以8月份舉辦的GT SHOW爲例,僅在抖音和微博兩個平臺,話題流量就已過億。3天時間裏,GT SHOW吸引了到場店家11000家,全球展商235個,疫情影響下,總觀衆人數仍達到近15萬人次。而在2018年,總觀衆人數還不到8萬人次。

事實上,在汽車圈,對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早已不是新鮮事,換成“定製”這樣的詞彙大衆可能更爲熟悉。

爲了體現個性化的奢華,勞斯萊斯、賓利和邁巴赫等衆多手工打造的豪車品牌,早已可以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來打造專屬車型。

而我們所熟悉的BBA品牌,也都在不斷針對年輕人提供着個性化服務,推出耀夜版、賽道控、鑑賞家等特別車款,以及官方的外觀套件、內飾選裝組合等等;另一邊,類似領克、哈弗等合資、自主品牌,也開始將個性化作爲主打賣點來撬動消費者的心。

儘管如此,汽車廠家的“量身打造”對於很多車主來說仍然缺乏個性,越來越多的人如小萬那樣,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裝,對外觀、內飾、動力等進行個性化升級,打造專屬座駕。

受益於玩車文化的崛起,堪比玩車一族“基地”的社區APP——CARBEN 車本,2017年上線至今用戶數已突破200萬。

需求刺激下,提供相關服務的汽車後市場也迎來了爆發。

據央視報道,2019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規模達到13227億元。在汽車後市場拉動下,早在2018年,中國汽車改裝市場產值已超16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汽車改裝比例僅爲5%,仍然處於起步的高速增長階段。

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指出,相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約80%的汽車改裝比例,中國汽車改裝市場尚處於萌芽狀態,擁有巨大潛力。

在CARBEN車本APP創始人齊宇看來,改裝市場整體仍然處於被低估的狀態,市場規模遠遠不止1600億元。“因爲這個行業都是個體經營,沒有連鎖,也沒有正規化、企業化,很多交易甚至是朋友之間的買賣,收入難以被統計。”

另外,齊宇認爲,傳統“改裝”並不能準確定義個性化,改裝市場規模也並不足以完全概括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比如,給車貼改色膜就是改裝,那麼,給車貼上透明的車衣呢?嚴格來說不是改裝,但依舊屬於升級消費。”

而市場上類似的難以界定的升級需求還很多。“比如原來沒有倒車影像去加一個,原來倒車鏡沒有燈去加一個燈等等,這些其實都算是個性化升級。”

在齊宇看來,玩車一族個性化需求上延伸出來的市場,更應該定義爲“個性化汽車後市場”,而改裝車市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混亂的暴利市場

汽車相對於其它消費品而言已屬高消費,爲了滿足個性化需求而進行的消費被賦予更高端的色彩——更多的個性化,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花費。

在羅森看來,這是消費能力最強的一種需求。“他們追求的是跟別人不一樣的,就必須要付出相比常規而言完全不一樣的代價和成本。他們能承受這個,說明他們的消費能力在這裏。”

“玩車分爲幾大類,有人喜歡玩外觀,有人喜歡玩動力,有人喜歡賽道,有人喜歡跑直線,有人喜歡玩越野。”小萬進一步表示,剛入門的小白,往往沒有自己的目標,覺得這個也不錯,那個也喜歡。看到別人的車跑得快就跟着改一改,改完氣動又想改得更好看,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第一階段就是什麼都想改,然後拆了重來,或者直接退坑,或者換車,這就是一個剛入門的人的必經之路。”小萬總結道,到了第二階段,基本就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了,就朝目標走。“比如我喜歡動力,所以我的車可能看起來就比較簡單,外觀有一些小點綴,不會特別誇張,看起來比較精緻。”

外界常將汽車個性化升級、改裝比作“不歸路”,或許這樣的認知也正源自於玩車一族對個性化的多種需求和對新鮮感的不斷追逐。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也說明了行業具備比較高的客單價和一定的復購率,而這也正是汽車個性化後市場得以持續擴張的一大重要原因。

汽車改色和貼透明車衣作爲外觀升級的入門級手段,相對於動力系統改造等成本相對低一些、風險也相對較小,目前完全被允許在法律法規內,改色後變更行駛證只需要個把小時的時間,用戶接受度也更高,在復購率上具備一定代表性。

“我們回頭客挺多的,很多客戶更換週期大概在半年左右。”羅森介紹道,一般涉及到復購的,一部分是性能車用戶,事故概率比較大,會需要修補、更換。另外一部分客戶則是追求新鮮潮流,把車衣改造當成換衣服,換得比較頻繁。此外,因爲在別的店貼的膜質量不夠好而被迫進行更換的現象同樣存在,“現在國內還是有很多劣質產品。”

一般而言,劣質產品背後往往充斥着暴利,而在個性化汽車後市場,即便是正規產品,背後的利潤也相當驚人。多年以前,就有專家指出,“一套貼膜利潤最少100%,能說會道的商家300%都能實現。”

“比如,一套優秀品質的車衣,廠家出廠價6000元,經銷商拿貨8000元,最後用戶到手價16000元,是行業常態。一套輪轂,國內生產,海外品牌,利潤遠不止100%。”齊宇舉例道。

行業裏的混亂一面還在於:花了大價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甚至不知道是新貨還是二手貨。很多消費者無法判斷買到的配件是便宜還是貴了,也不知道是真貨還是假貨。這也導致玩車時“踩坑”的現象頻頻出現。

“TPU材質韌性很強,在車身剮蹭的時候能夠保護原廠漆不花,但如果是假的TPU材料,一拉就崩斷,那麼貼車膜的保護意義就沒有了。而TPU材質會變黃,所以需要好的塗層來抑制紫外線對它的氧化作用,但差的膜可能塗層都沒有。另外,如果是好的膠層,粘附性會很強,撕下來也好撕、不會傷漆,但差的膠層可能撕下來後還會有一堆膠留在車上,得一點點刮,還可能把車漆刮花。”

“兩萬元的頂級進口膜和5000元的淘寶膜,剛貼上去時都是一樣的,但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天差地別。”羅森表示。3、透明化、標準化難題待解

消費者頻繁踩坑背後,其實是行業信息不透明、標準化缺失的直觀反映。

汽車可以說是大規模生產的民用品中最複雜的一款產品,也可能是最講究專業分工的。傳動軸、變速器、避震器、輪轂、車膜……在汽車零配件領域,全球有多家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專業分工能降低生產成本,也能帶來持續創新,進而帶動整體汽車產業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市場的分散和專業門檻過高,普通人很難知道其中的龍頭,而好的改裝件往往來自海外,一般人也難以掌握相關購買渠道。

行業價格標準化同樣存在問題。齊宇舉例道,“比如改裝避震器,第一要採購產品,第二要購買安裝調試師傅的服務,第三還有售後的隱形成本,因爲每個人的駕駛體驗不同,即便產品沒問題,可能也要進行各種調整。最後,產品和服務打包3萬元出售給你,但你也不清楚分別給了工廠、經銷商、安裝師傅多少錢。進而就導致了價格機制不統一。”

這樣的機制下,即便消費者看了大量案例,但可能仍然會被行業信息不透明、標準化缺失所困擾。

“最近CARBEN上線了案例分享功能,用戶可以添加自己升級的零配件,就出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只寫零配件而不寫價格。大致原因可能就在於用戶也不知道原價是多少,或者便宜賣給他的人不讓到處說,再或者買的二手不好意思說,甚至可能買了假貨乾脆不寫。所以這個行業其實是很不透明的。”齊宇說道。

這樣的情況下,話語權往往就轉移到了汽車配件經銷商、改裝店手中,而消費者的話語權在喪失。

“要是圖便宜,人家給你用最便宜的照樣賺錢,沒準賺的更多,但你自己其實沒有佔到便宜。像硬件還好,但像車膜這種東西你還價,對方真有辦法給你換一個別的產品。顏色是一樣的,貼上去一時半會也看不出問題,但是時間長了以後,你往下撕的時候可能就後悔了。”小萬說道。

不是沒有人嘗試改變。

網購發達的今天,天貓、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車膜、汽車配件變得常見,海外購買也變得更爲便利。據齊宇介紹,CARBEN也在2018年上線了電商業務,出售車衣、輪轂等車用零配件及其它汽車文化周邊產品,並取得不錯發展。

但單純做電商,平臺從廠家直接拿貨售賣給消費者,雖然實現了產品價格相對透明化,卻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爲服務端仍然無法做到價格透明化、標準化,而汽車個性化升級服務的特點,也導致了廠家要去掉中間環節直接接觸消費者困難重重。

改裝店、貼膜店等服務端,對自帶產品進店的消費者也並不歡迎,這不僅與利潤大小相關,還涉及責任劃分問題。

“現在其實採購渠道已經很透明瞭,也經常會有客戶在其它地方買好產品來找我們做服務,但這種訂單我們一般是不會接的。因爲他用的產品的質量我們無從把控,如果後續出了問題,難以劃清責任。”羅森解釋道。

不過,他同時表示,如果銷售端和服務端擁有制約機制,產品質量由銷售平臺來承擔,他們只是做施工,風險可控,也還是願意嘗試相關合作。4、掘金新藍海

個性化汽車後市場的服務端和消費端,仍有各自的痛點需要解決,迫切需要有人打破僵局。

好在,雖然進展較慢,但在互聯網介入後,個性化汽車後市場產品價格透明化不夠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而在服務價格透明化、標準化上,也有人在不斷努力。

“我們的自營電商解決的消費者核心痛點主要在於:在這裏絕對不會買到假貨,也不會用新品的價格買到二手貨,再就是明碼標價。未來,甚至還有推出渠道品牌的想象空間。”齊宇進一步表示。

總結而言,在具體的玩法上,CARBEN通過玩車社區建立消費者認知度進行引流,並與供應鏈直接達成合作,通過自營電商平臺直接銷售產品給消費者,銷售端CARBEN提供信用擔保和消費保障,服務端CARBEN嚴選符合要求的店家提供施工。未來,CARBEN還將試點自營服務站CARBEN STATION,提供完全統一的標準化服務,實現閉環,達到理想的解決方案。

按照齊宇的設想,CARBEN將先從大衆接受度、復購率更高的改色和透明車衣入手,待模式跑通後,再將改造範圍逐步拓展到輪轂、剎車、燈飾、內飾等,逐步實現對個性化汽車後市場的升級,實現全行業的透明化、標準化。

破而後立,立尤其難,因爲需要打破既有利益和格局,再整合重生。

好在,中國的汽車後市場很大,消費者需求也非常多樣化,能容納下足夠多的類似CARBEN這樣具有冒險探索精神的企業或產品。

而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這些年裏,也有了許多通過互聯網實現行業改造的成功案例。

任何外部刺激,都不如行業內生的自我刷新的需求強烈,在改造行業時,內部的力量往往也更容易找到着力點。當單純地賣貨跑不通,調整思路走線上線下結合的路子,能否助力CARBEN成爲個性化汽車後市場的“土巴兔”?

答案尚待時間驗證,但這個行業的改變已經開始,且不可逆轉。

一個佐證是,監管對改裝車的限制正在放開,汽車個性化後市場因爲政策不完善而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僵局正在被打破。

2019年9月,新版《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正式實施,主要對加裝車頂行李架、出入口踏步件、換裝散熱器面罩和保險槓、更換輪轂等幾種情況進行說明,減少了對乘用車改裝的限制。

圖 /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

新規加速了改裝車市場的繁榮,引來越來越多的掘金者。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9月17日,我國改裝車相關企業數量達到1.5萬家。今年上半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改裝車相關企業新註冊數量仍然達到了4190家,同比大增443%。

藏着暴利的個性化汽車後市場,從隱祕的角落邁向檯面的曙光已經顯現。5、結語

汽車改造可以說是我國服務行業中極少數缺乏標準的行業,包括改裝、升級、收費、監管等各個環節,行業都缺乏公開通用的標準,極大地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和滿意度,成爲個性化汽車後市場做大做強的最大障礙。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用這句話來概括當前國內個性化汽車後市場的發展再恰當不過。

一方面,消費者對汽車的個性化需求正在強勁爆發,另一方面,長期處在灰色地帶的改裝車,發展還在起步階段,缺乏標準化、透明化,市場處於小散亂狀態。

但監管正在放開,而混亂的市場下往往隱藏着暴利,剛起步意味着先發紅利,如果能成功整合這個市場,意味着巨大的財富效應。

當汽車個性化時代加速到來,跑在前面的掘金者,也更有機會拔得頭籌。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小萬、羅森爲化名。文中配圖來自:受訪者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