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將巡迴審判庭開進了企業身邊、開到了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爲首都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堂真實有料的專利案件庭審“課”。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與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一道,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聆聽企業呼聲,回應企業法律訴求,暢談北京科技創新發展,爲增進企業創新活力助力。

汽車火花塞專利戰 涉訴金額超500萬

原告涉案專利

部分被訴侵權產品

原告是名稱爲“火花塞”的發明專利(簡稱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人。原告在庭審中主張,被告一生產、銷售、許諾銷售,被告二銷售、許諾銷售的多款火花塞產品(簡稱被訴侵權產品)具有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1-3的全部技術特徵,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範圍。

原告認爲,根據被告一生產、銷售被訴侵權產品的型號種類、銷量、價格及單品利潤等情況,被告一的侵權獲利數額巨大。原告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立即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行爲,並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萬元及合理開支30萬元。

被告一認可被告二銷售、許諾銷售的被訴侵權產品系其製造、銷售,但主張原告在申請取得涉案專利權過程中存在編造實驗數據、虛構技術效果等惡意行爲,在侵權訴訟中不應當獲得法律保護;原告公證保全的被訴侵權產品和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技術比對方法存在瑕疵,被訴侵權產品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範圍,不侵害原告的涉案專利權,故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科技企業共話知產保護

庭審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首都科技企業開展座談。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政治部主任宋魚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新勝,來自教育、科技、法律等行業的代表委員以及近20家企業代表參加。

全國人大代表伊彤,市人大代表王永生、鄧芳、陳昶屹、趙小兵,市政協委員郭麗雙等多位代表委員旁聽並參加了座談。

座談會上,各位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小小的“火花塞案件”,充分展現了知識產權審判的技術複雜性和法律專業性,展現了首都法院法官的專業水平,整場庭審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將庭審開在企業身邊,把法律送到創新者面前,爲企業搭建了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爲首都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意義重大。

來自奇虎科技、同方威視、百度在線、北京小米等公司的科技企業代表,圍繞專利舉證、權利要求解釋、侵權損害賠償、專利全球許可費率以及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對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提出了諮詢和建議,法官們進行了充分的講解和釋法。

潘新勝

潘新勝副局長結合十四五規劃談到,科技創新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也是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公共服務方面,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中國(北京)、中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服務領域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四大北京市高精尖產業。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建立兩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是北京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落實《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的生動實踐,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兩個保護中心將進一步做好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發揮好聯通企業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橋樑作用。

宋魚水

宋魚水副院長對代表委員和企業代表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關心關注表示感謝。在認真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及企業問題後,她談到,本次活動讓立法者、司法者和行政執法者共聚一堂,與首都科技企業代表共同研討知識產權保護,氣氛熱烈。“從大家的討論中,可以得出一個共識”,宋魚水說,“在國家司法能力提升和司法現代化的進程中,訴訟參與人也要不斷提升訴訟能力、舉證能力,實現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監督下的首都法治環境、法治水平整體提升。”

宋魚水錶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爲知產審判專門法院和司法改革先試先行的“試點法院”,通過審判保護創新者權益、通過宣傳普及知產保護理念是職責所在,更是使命擔當。“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將依法、公正審理好每一起案件,保護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爲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宋魚水說。

供稿:北京知產法院

作者:張曉天 郭豫蒙 張忠濤

攝影:李陽

編輯:趙麗媛 汪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