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透過那些動物寫真圖片,我們能見到很多惟妙惟肖的古生物肖像,看起來比現實世界的活物還要逼真得多,這不免讓人不由得感嘆地球這個偉大“造物者”的神奇。但遺憾的是,由於地球曾發生過多次氣候變遷和環境劇變的自然事件,很多物種不得不宣告滅絕,現實世界再也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了,只能永遠留在寫真圖片上。

在地球史上,滅絕物種有很多,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霸王龍和猛獁象了,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霸王龍邁着沉重的步伐,張着血盆的大口,隔着屏幕都令人生畏,但在6500萬年前霸王龍突然滅絕了,猛獁象曾經是更新世最龐大陸地物種,巨大的象牙和長長的毛髮,比現在大象還要大得多,但在1萬年前,猛獁象陸續滅絕。

一般來說,很多物種在滅絕之後,就再也不會出現了,成爲了歷史遺憾,霸王龍和猛獁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給我們留下一堆具有考古價值的化石,但是最近有些物種被宣告滅絕過後,又再次以蓬勃姿態出現,而且數量還不少,就像沒事一樣,看起來似乎違反了常理。

被認爲滅絕52年的長嘴物種又出現了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非洲無比荒涼,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但非洲大陸卻是一個有着豐富物種的動物世界,在非洲東部索馬里半島叢林中曾經遍佈一種嘴巴特別長的鼠類動物,名爲索馬里森吉鼠(Somali sengi),有人送給它一個特別綽號象鼩,就因爲嘴巴看起來像大象鼻子一樣。

但不知道爲什麼,到了20世紀,索馬里森吉鼠數量在快速減少,人們最後一次見到它是在1968年,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現了蹤跡。按照常理,一個物種數量在快速減少,最後發現不了,一般會被認爲是滅絕了,因爲地球很多物種都是這樣消失,這種想法很正常。

但是現在,一支專家團隊進入非洲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叢林,安放多個陷阱相機並投放食物,無意發現了多隻跟索馬里森吉鼠一樣的鼠科動物,長長的嘴巴,最後確認它們就是索馬里森吉鼠,這表明索馬里森吉鼠並沒有滅絕,很有可能是迫於生存要求,它們遷移了棲息地。

失蹤63年的中華國鳥再次被發現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東方大國,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動物物種自然也很豐富,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少,中華鳳頭燕鷗可以說是我國的國鳥之一,主要棲息在我國山東沿海附近,但到了很寒冷的冬天,中華鳳頭燕鷗會沿着海岸線遷徙到廣東福建等氣溫較高地區。

但不知爲什麼,從上個世紀起,人們見到中華鳳頭燕鷗的次數越來越少了,這代表物種數量在開始減少,1937年,人們在山東青島海岸最後一次看到中華鳳頭燕鷗,此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專家來到主要棲息地也沒有發現蹤跡,因此它被認爲是已經滅絕了。

但進入21世紀後,有人在一個名爲馬祖列島上重新發現了中華鳳頭燕鷗,而且一次性發現了8只,並且還發現了大批鳥蛋,這說明中華鳳頭燕鷗並沒有滅絕,只不過數量比之前少了很多,迫於生活的壓力,可能它們改變了棲息地,不再長期居住山東青島了,搞得專家以爲它已經滅絕了。

爲何物種突然改變長期棲息地呢?

在自然界中,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大多數物種會習慣長期生活在熟悉環境中,捕食,嬉戲,交配,孕育後代,如果一種動物突然我改變棲息地,反應的確有些反常,肯定是遭受了生存威脅。同時,這也說明有些動物在遭遇災難後,自然啓動了自救行爲,改變棲息地。

對於一種陸地物種來說,所受到的威脅要比海洋物種大得多,因爲人類是陸地上的統治者,已經改變了陸地景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自然資源的加速開採,森林面積的減少,環境污染的日益增加,人類垃圾越來越多,這些都會威脅到野生動物的生存。

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人類喜歡捕食野生動物已經由來已久,古人曾說過一個熟悉的詞語“山珍海味”,索馬里森吉鼠一直存在於非洲人食譜當中,有照片顯示,有人直接把老鼠穿成一串做成燒烤,而中華鳳頭燕鷗鳥蛋也深受人們所喜愛。因此,迫於生存壓力,不少物種不得不改變棲息地,躲得遠遠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