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台,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年轻干部想转业?

其实,年轻的干部想转业,无非就是以下几个原因:

1、前途迷茫,没有出路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没有容易二字,但苦点累点都不怕,最怕像玻璃前面的苍蝇,看着一片光明,实则没有出路。

现在很多年轻干部,就有这样的感受,感觉前程似锦,实则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在单位,工作繁多,压力大不说,调职还龟速,熬上个五六年趴窝不动的大有人在,看到这样的情景,谁都想回到地方去奋力一搏。

有人说,进入到部队之后,你的命运都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在部队的前途就像是抽签一样,你不知道签筒里哪一根签是自己的,更不知道会抽到什么样的签,因为抽签的人不是你。

与其间歇性的迷茫,还不如给个痛快,趁着年轻,赶紧转身。

2、经济社会地位不高

没有前途也认了,谁让当初从军的路是自己选择的,谁让免费读了国家的大学,谁让得履行“契约”?

可是,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有几个能够干劲十足?

虽然说军人是要讲奉献的,但是这不代表着军人就不需要经济基础,不需要社会地位。

而且,不应该是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吗?

事实上,很多时候军人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并且,在大众的眼里,这是正常的现象。

回想曾经,解放初期,哪怕是七八十年代,军人都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入。

有文章指出,七八十年代的排长一级军官,工资能够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2.4倍,嫁给军人可以得到城市户口,可以分房,会受到社会尊敬。

而当前,排长一级的军官,工资连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1.4倍都达不到,嫁给军人城市户口或许有,但分房不一定。

总的来讲,军人的经济社会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滑坡,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与尊重,所以想要回到地方加入公务员群体。

3、价值感认同低

当兵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国防建设。

但事实上,进入部队之后,很多人在做着与建设国防,增强战斗力无关的事情。

比如说,不断的写材料、不断的迎检、不断的开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的价值感认同很低,在部队,有我没我都一样,而且,个人所做的努力也与国防建设没有太多关系。

既然如此,能够把岗位留给更有能力,更有干劲,更有理想的人,岂不是更好?

4、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从小父母或者是老师都教育我们,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多劳才能多得

但实际上,你努力了未必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你劳动了未必有没有劳动的获得的多。

很多情况下,是工作做或者不做,工资都是一样的,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年轻干部不想努力,认为反正都一样,“混”就行了。

如果长期如此,年轻的军官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且也无法通过工作获得相等的利益,最基本的待遇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寒心了,想走了。

5、附加成本过大

当前,已经不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年代了,而是,一人当兵全家付出。

尤其是从老家找对象的干部,如果不随军,就只能两地分居,个人无力顾及家庭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如果随军,很多都还要带着一个老人来到驻地帮忙带孩子。

不管是哪种情况,个人服役的背后,总有家人要做出不同程度的牺牲

而且,由于部队的性质,很多就是在驻地,也不是能天天回家的,对家庭与子女教育,仍然没有太多时间来关注

加上当前物价飞涨,工资已经趴窝几年没动了,所获得的远远无法弥补个人服役所带来的附加成本,所以很难让自己安心服役。

6、与社会脱节严重

虽然说,在部队当中干部是相对自由的,最起码不会被收手机,但是,这个社会是变化的,处在部队这种大环境中,想要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还是有些吃力的。

尤其是在社会圈子的建立方面,一个公务员干了十年,在社会上所积累的人脉关系,跟当军官十年所积累的人脉关系是不同

公务员在地方,可能经过十年,很多单位都能认识一两个熟人,而军官,干了十年最多是多认识几个其他单位的干部,上一级的领导,但是这些关系,仅限在部队当中有用。

而且,当前军人的价值观,主要在是否忠诚,是否乐于奉献,是否吃苦耐劳方面,可现在是经济社会,这种价值观是“落伍”的,跟不上社会步伐,自然就会与社会脱节。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简单的原因其实就是,如果能够在部队有好的发展,有好的收入,如果能在工作之余还能顾及到家庭,肯定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留下的。

只是当前部队大环境如此,所以想要留人,越来越难。

总的来说,想要改善这种情况,还要从用人制度与考核赏罚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不过,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虽然说,当前很多年轻的干部都想转业,但是也有很多人坚持留在部队,希望这一部分人,总有一天会因自己的坚守而感到骄傲。

也希望,改革之后,部队的发展政策、福利待遇会越来越好,能够吸引年轻干部来到部队,也会让他们甘愿留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