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臺,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問題:爲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的年輕幹部想轉業?

其實,年輕的幹部想轉業,無非就是以下幾個原因:

1、前途迷茫,沒有出路

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沒有容易二字,但苦點累點都不怕,最怕像玻璃前面的蒼蠅,看着一片光明,實則沒有出路。

現在很多年輕幹部,就有這樣的感受,感覺前程似錦,實則並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

在單位,工作繁多,壓力大不說,調職還龜速,熬上個五六年趴窩不動的大有人在,看到這樣的情景,誰都想回到地方去奮力一搏。

有人說,進入到部隊之後,你的命運都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在部隊的前途就像是抽籤一樣,你不知道籤筒裏哪一根籤是自己的,更不知道會抽到什麼樣的籤,因爲抽籤的人不是你。

與其間歇性的迷茫,還不如給個痛快,趁着年輕,趕緊轉身。

2、經濟社會地位不高

沒有前途也認了,誰讓當初從軍的路是自己選擇的,誰讓免費讀了國家的大學,誰讓得履行“契約”?

可是,沒有前途,也沒有錢途,有幾個能夠幹勁十足?

雖然說軍人是要講奉獻的,但是這不代表着軍人就不需要經濟基礎,不需要社會地位。

而且,不應該是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嗎?

事實上,很多時候軍人的付出與回報是不成正比的,並且,在大衆的眼裏,這是正常的現象。

回想曾經,解放初期,哪怕是七八十年代,軍人都擁有着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經濟收入。

有文章指出,七八十年代的排長一級軍官,工資能夠達到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2.4倍,嫁給軍人可以得到城市戶口,可以分房,會受到社會尊敬。

而當前,排長一級的軍官,工資連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1.4倍都達不到,嫁給軍人城市戶口或許有,但分房不一定。

總的來講,軍人的經濟社會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滑坡,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與尊重,所以想要回到地方加入公務員羣體。

3、價值感認同低

當兵是爲了什麼?是爲了保家衛國,是爲了國防建設。

但事實上,進入部隊之後,很多人在做着與建設國防,增強戰鬥力無關的事情。

比如說,不斷的寫材料、不斷的迎檢、不斷的開會……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個人的價值感認同很低,在部隊,有我沒我都一樣,而且,個人所做的努力也與國防建設沒有太多關係。

既然如此,能夠把崗位留給更有能力,更有幹勁,更有理想的人,豈不是更好?

4、待遇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從小父母或者是老師都教育我們,一分努力一分收穫,多勞才能多得

但實際上,你努力了未必會得到應有的回報,你勞動了未必有沒有勞動的獲得的多。

很多情況下,是工作做或者不做,工資都是一樣的,正是因爲如此,很多年輕幹部不想努力,認爲反正都一樣,“混”就行了。

如果長期如此,年輕的軍官在工作中沒有成就感,而且也無法通過工作獲得相等的利益,最基本的待遇都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寒心了,想走了。

5、附加成本過大

當前,已經不是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年代了,而是,一人當兵全家付出。

尤其是從老家找對象的幹部,如果不隨軍,就只能兩地分居,個人無力顧及家庭以及子女的教育問題。

如果隨軍,很多都還要帶着一個老人來到駐地幫忙帶孩子。

不管是哪種情況,個人服役的背後,總有家人要做出不同程度的犧牲

而且,由於部隊的性質,很多就是在駐地,也不是能天天回家的,對家庭與子女教育,仍然沒有太多時間來關注

加上當前物價飛漲,工資已經趴窩幾年沒動了,所獲得的遠遠無法彌補個人服役所帶來的附加成本,所以很難讓自己安心服役。

6、與社會脫節嚴重

雖然說,在部隊當中幹部是相對自由的,最起碼不會被收手機,但是,這個社會是變化的,處在部隊這種大環境中,想要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還是有些喫力的。

尤其是在社會圈子的建立方面,一個公務員幹了十年,在社會上所積累的人脈關係,跟當軍官十年所積累的人脈關係是不同

公務員在地方,可能經過十年,很多單位都能認識一兩個熟人,而軍官,幹了十年最多是多認識幾個其他單位的幹部,上一級的領導,但是這些關係,僅限在部隊當中有用。

而且,當前軍人的價值觀,主要在是否忠誠,是否樂於奉獻,是否喫苦耐勞方面,可現在是經濟社會,這種價值觀是“落伍”的,跟不上社會步伐,自然就會與社會脫節。

其實,說了這麼多,最簡單的原因其實就是,如果能夠在部隊有好的發展,有好的收入,如果能在工作之餘還能顧及到家庭,肯定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留下的。

只是當前部隊大環境如此,所以想要留人,越來越難。

總的來說,想要改善這種情況,還要從用人制度與考覈賞罰制度兩個方面入手,不過,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雖然說,當前很多年輕的幹部都想轉業,但是也有很多人堅持留在部隊,希望這一部分人,總有一天會因自己的堅守而感到驕傲。

也希望,改革之後,部隊的發展政策、福利待遇會越來越好,能夠吸引年輕幹部來到部隊,也會讓他們甘願留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