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爲了上課上課燒了自己金戒指!”

今天一早,杭州景芳中學教師羣裏被科學老師韋葦的一個實驗給點燃了。

在幾位聽課老師拍下的現場照片裏,一枚“孤獨無助”的金戒指,正被它的主人放在酒精燈上燒。

有老師說:“竟然還有這樣的操作,回家會不會被老公罵呀?”

記者聯繫上了韋葦老師,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哈?這有啥好說的,我們科學組經常這樣玩啊!”

今天上午的這節課,是一堂學校科學組內的公開課,韋老師上的內容是“金屬和氧氣的反應”,實驗中演示的是銅和金誰更容易跟氧氣反應。

韋老師說:“這個金戒指是我的婚戒,平時我經常戴,所以看到我當場摘下來做實驗,可能給學生和其他老師都引起了視覺的震撼。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其實這是一個九年級的知識點,金的熔點在1000度以上,而酒精燈溫度在400度左右,所以金不會熔化。同時金在空氣中加熱也不會和氧氣發生反應,大家可以放心,我的戒指完好無損。而銅在空氣中加熱會生成黑色的氧化銅,說明銅比金更容易與氧氣反應。”

在這節課上,韋老師還用鐵粉模擬了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

00:07

這個現象的原理是:鐵絲在空氣中加熱只會發紅,但鐵粉在空氣中點燃會火星四射,造成不同反應現象的原因就是他們與氧氣接觸面積的不同。韋老師說:”從這一系列的實驗中,可以讓學生總結反應條件、金屬表面積、氧氣濃度對反應劇烈程度的影響,從而讓學生通過控制變量法來比較金屬與氧氣反應難易程度,並初步推出金屬活動性強弱。”

其實,這已經不是韋老師第一次燒戒指了。韋老師說:“我一直在帶初三,最早一次做這個實驗是在3年前。當時這個想法也是全科學組的智慧結晶。今天已經是我在第三次做這個實驗了,每一次的課堂效果都很好。雖然說大家都知道‘真金不怕火煉’這句俗語,但是親眼看到的一定會給他們加深印象。今天這節課,我拿着戒指在酒精燈上停留了大概一分鐘左右的時間,還有學生看熱鬧不嫌事大,叫我再多燒一會兒。”

拿婚戒做實驗不怕老公生氣嗎?

韋老師笑着說:“哈哈,不會不會,基本的學科知識他也是知道的。而且我在第一次做這個實驗前,就跟他溝通過。當時我還說,都說真金不怕火煉,考驗對我是不是真愛的時候到了!還可以順便檢驗下,買的戒指是千足金、還是加了銅。嗯現在看來,是真金,也是真愛。”

進入以下主頁面

點擊“市州”

進入下一頁面後

選擇自己所在單位、輸入姓名

這個重要步驟,不要忘記了哦

隨後就進入主頁面

點擊【我要簽到】開始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