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經濟越發達,國民的幸福感理應越高,但事實彷彿並非如此。

據聯合國最新發布2020年度《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榜單顯示,北歐國家芬蘭已經連續第三年成爲“最幸福”國家,其它北歐國家也高踞前列位置。這樣看起來好像是與北歐國內經濟較爲發達有關,難道真的就是一個國家越發展,國民幸福指數越高了嗎?

以美國爲例,衆所周知,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是國民幸福指數卻並未進前十。據數據顯示,美國國民生產總值自1960年起增加3倍,但幸福指數一直停滯不前,並且今年僅排名第11位。

反觀中國,近幾年來經濟發展都一直着持續增長的態勢,國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國民幸福指數卻在近幾年接連下降。據榜單排名顯示,2020年中國幸福指數全球排名第94位,與2019年第93位相比下降1位;但是2019年排名卻相比2018年第86位足足下滑了7名。

明明中國經濟正在逐步的增長,爲何國民幸福指數排名反而越發下降呢?

國家經濟水平與國民幸福感並無必然聯繫

據調查資料得知,全球幸福指數衡量標準是根據各地公民的預期壽命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來計算;但也考慮各地人均消耗資源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越低。排名較前的例如芬蘭等國幾乎都是中小型國家。

反觀中國,作爲全球人口總量第一的國家,即便目前經濟體量排名世界第二,也不能直觀的代表國民的幸福指數。畢竟直到2019年,中國人均GDP才首次突破萬元大關。

經濟發展之下,帶來的生活壓力

中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國家在經濟發展的背後,相對應的民衆所承擔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的加大。

此前據《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每天休閒時間僅2.42小時,去2018年的2.84小時相比減少了25分鐘。值得一提的是,人均休閒時間是指人們每天除去工作和睡覺之外的個人支配時間。

通過這一數據,便能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中國人比以前更忙了。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每天在車貸和房貸的的壓力下,哪裏還敢給自己多少休閒時間?

不管怎麼樣,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國民的幸福指數。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