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在访谈节目中,说自己退出了《演员请就位2》。他的原话是:这也不归我管了,我现在已经不去了。眉宇间,颇多无奈。

李诚儒在《演员请就位2》里,一直是个挺尴尬的存在。

四大导演里,两个严重不待见他,有时还故意和他唱反调。要不是节目流程需要他点评,制造一点争议,其他时候镜头扫都不会扫他一秒,可以说是工具人实锤了。

就那为数不多发言的时间,还是李诚儒自己争取来的,不然可能真的要冷板凳从头坐到尾。

李诚儒说,第二季第二期起,他赶过去录制。好不容易等发完S卡,四个导演也说完了,他心想这下该我说了吧?结果主持人直接宣布本段结束,请看下一段。

大家可以看到,前几期李诚儒都很少出现。第四期后,他们才定下来节目一演完,李诚儒先点评,然后四个导演再发言的流程。李诚儒这才捞着发言的机会。

何昶希和张逸杰演《陈情令》那场戏,看得人无比尴尬。用李诚儒的话来讲,宝剑扎在胸口都是死肉,一点痛苦都没有。就这表演,郭敬明还给何昶希发了一张S卡。

那一场点评大鹏没让李诚儒发表看法。李诚儒看得火冒三丈,表情抽搐。用他自己的话讲叫: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幸好陈凯歌也不满意郭敬明招呼都不打就发了S卡这做法,所以才cue了李诚儒。

瞌睡接着枕头,李诚儒说,当时他义愤填膺,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真想抖丹田一声大喊:呔!

当时李诚儒在台上直接跟郭敬明就怼上了。他说郭敬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40个演员8张S卡,这里存在着公平公正的问题,不是你可以随性而来的。你可以有你的喜好,但你对其他39个演员怎么交代?情何以堪?

李诚儒和郭敬明的这段交锋,大概是综艺节目里言辞最激烈的一段了。结果主持人大鹏还出来横插一杠,按说主持人是个和稀泥的角色,但他却偏偏摆明车马支持郭敬明。

李诚儒为啥那么敢说?

他后来解释说自己一方面已经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用求着这个导演那个导演给他资源了。另一方面,演戏是他一生最热爱的事业,他不允许(人们)玷污它,不允许人们胡来。

这么一看,演艺圈里有资格说真话的人可太少了。

必须要:一、不怕得罪人,不怕没资源。二、热爱表演如生命。

即便如此,随着导演们纷纷下场指导,李诚儒的评论还是温柔了不少,再也不见当初怒怼郭小四时候的气势。

《无极》拍得一团糟,除了曹骏还有点看头,另外俩简直就是演话剧、念对白。

李诚儒无奈地说了一句没看过《无极》原片。

大鹏立刻趁机补刀,问他为什么没看《无极》。

李诚儒老实地回答:“受评论的影响。另外凯歌导演之前的《霸王别姬》标准太高了,所以后来那些片子我都没敢看。”

这话严格来说,不算尖锐,充其量就是别人问:你觉得我小儿子咋样?

回答:您大儿子太优秀了,我只认识您的长公子,小公子我没怎么接触过,不好评价。

可是陈凯歌一听,立马化身“阴阳师”,内涵了李诚儒一把,说他是梨园子弟出身,只对西皮二黄有感觉,终日以斗蛐蛐为乐,欣赏不来前卫的艺术。

打那以后李诚儒的评价就“温柔”了不少。大多数点评都以鼓励和褒扬为主。以至于每次点评,弹幕里都在刷:李诚儒老师,如果你被绑架了就请眨眨眼。

比如说张大大、张逸杰、郭晓婷、黄梦莹演的《情深深雨蒙蒙》,那叫一个辣眼睛。

郭晓婷演如萍,活生生绿茶本茶。拼命撮合杜飞和依萍在一块。

恨不能在脸上写:“你的男票归了我,作为补偿,我的备胎,送给你。”

黄梦莹演依萍,全程像木头一样,完全看不出对书桓的感情。心爱的男人要跟妹妹订婚了,黄梦莹的表情仿佛在说:哦,好的。

整出戏演得最好的竟然是张大大。

而李诚儒点评的时候也是把张大大一通夸,其他人一笔带过就算了。

那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李诚儒去哪了?是“人之将走,其言也善?”,还是“跟节目组妥协,以求留得更久?”

不得而知。

但是敢说真话的人又少了一个,这是事实。

《演员请就位2》实际上就是一个迷你娱乐圈。可以看到有实力的演员,除非像胡杏儿、辣目洋子那样,可以挑起整部戏的大梁,让观众不至于那么出戏,否则很难留下来。

娱乐圈现状就是,演技对于一个演员是否成功所占的决定性因素比例越来越少。市场的反馈告诉导演们:这个年代流量为王。只要有流量,演得再烂也没关系。

所以郭敬明两次给何昶希发出S卡,他的另一张S卡发给了被尔冬升评价为“只有脸没有演技”的小花王楚然。

陈凯歌会把宝贵的A卡发给念台词像在嚼口香糖,演果郡王成功让观众笑场的小鲜肉陈宥维。(这个举动其实跟小四给何昶希发S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赵薇的队伍里也有着贺开朗、孙阳、马伯骞、施柏宇等一众小鲜肉。

尔冬升对内地流量的流向可能还不十分清楚,他不知道近年来观众看腻了美女,主要流量都给了“漂亮的男孩子”,尔导的团队里几乎都是妹子,光以流量论是吃亏的。

而剩下演技尚可的曹骏、娄艺潇全都无人问津,连倪虹洁都差点被淘汰了。

得亏李诚儒走了,他若是勉强留下,恐怕也是受罪。陈凯歌说李诚儒坐的椅子不舒服,那可是一点也不假。

李诚儒是经过了演艺圈对演技精益求精那个年代的人,待过5年的《西游记》剧组。

也就八十年代能一部戏拍这么久。当年《西游》剧组穷得叮当响,不分主角配角,一个人一顿饭只有5毛钱配额,演员吃不饱,导演还得自掏腰包给他们买饭吃。

道具、特效都简陋地要死。没有助理,没有保姆车。

因为白马比较贵,剧组当年找了匹黑马,给它刷了白漆才拍出白龙马的感觉。

威亚是开拍之后去香港学会的,吊威亚的绳子都是反复用,用到断为止。

有次演沙僧的闫怀礼吊到一半掉下来了,170斤重的人砸到导演杨洁的老公兼摄像王崇秋头上,当场就把他砸晕了。

当年《西游记》拍着拍着没钱了,还是靠演蜈蚣精的李鸿昌到处化缘,才凑到钱勉强拍完的。中间还有5集实在拍不完,只能剪了。

那年头,演技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因为穷,好多演员都身兼好几个角色,比如演唐僧的徐少华还演过龙王,另一个唐僧迟重瑞还演过一集沙僧,蜈蚣精李鸿昌更是承包了渔翁、大臣、客商、黑狐精等等角色,看的时候观众完全没认出来。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拍出了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来。

那年头拍戏不但不挣钱,还得吃许多普通人难以忍受的苦。哪像现在,很多流量演员除了一张能吸引流量的脸,对演戏一点敬畏都没有了。

台词不想背,对戏的时候就念叨1234567,让后期对口型的配音老师直挠头。

条件太艰苦的地方不想去,摆个pose抠个图就完了。

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戏,就找替身。

陈道明曾在采访中说,很多年轻演员,动不动就找替身,一部戏能找30多个替身。

这和五十多岁还亲自骑马,导致受伤坠马的刘德华,一把年纪,拍戏拍到伤痕累累的成龙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然而市场就是如此,蛮不讲理。

用心演戏的演员们正在被劣币驱逐。导演们也纷纷向流量低头,像李诚儒这样说大实话的老实人,正在慢慢被边缘化。

挤走了李诚儒,不知《演员请就位2》还有多少看头。

干脆下一季改名叫《流量请就位》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