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離別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情緒是哀傷,“多情自古傷離別”嘛。但凡事總有例外,還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天性豪邁,樂觀曠達,在衆人哭天抹淚的時候,能夠反其道而行之。

今天我們來欣賞的這首詩,就是以離別爲場景的,這位詩人相當生猛,不但沒有拉着朋友期期艾艾地傷感,反而對着朋友大喊:老兄,怕什麼,大膽往前走吧!這首別具一格的離別詩,就是盛唐時期著名詩人高適所寫的《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既然是一首不尋常的詩,那詩人肯定也是一個不尋常的詩人,和許多文質彬彬的詩人形象不同,高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猛男。高適小時候家裏很窮,一度淪落到要飯的程度,後來終於遇到有個刺史欣賞他的才華,把他推薦給了朝廷,但當時的奸相李林甫還是很怠慢他。就這樣,高適一直到中年仍然一事無成。如果是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垂頭喪氣,但高適卻不以爲然,不肯服輸。唐天寶六年,高適在河南遇到好友董庭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詩的前兩句寫景,不過寫景也是爲了抒情做鋪墊。夕陽西下,把片片白雲染成了黃色,北風勁吹,大雁南飛,大雪紛紛飄落。在高適眼裏,景緻雖談不上美妙,卻也蒼茫開闊。

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從,但高適告訴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他對未來充滿了自信,並以此勸慰朋友:這次離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誰不認識你董庭蘭啊!這兩句一掃送別詩纏綿幽怨的老調,盡顯高適樂觀曠達的胸懷。

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但又何嘗不是高適的自我勉勵,相信董庭蘭聽了,也會被他的自信豪邁所感動。離別詩能寫得如此豪邁,也只有王勃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以相媲美了。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前兩句時才發現,高適寫得何止是白日、黃雲,他是要告訴世人,他的胸襟和天地一樣開闊!所以說,詩詞在傳遞作者感情時是貫穿始終的,不僅抒情時要把握基調,寫景時同樣要爲情“設”景。要知道,眼前的景色終究是從你心中投射過來的。

葉羲昂《唐詩直解》評這首詩說:慷慨悲壯。是得,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高適的遭遇的確不公,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終於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最終官至節度使,渤海縣候。所以說切不可因爲一點小挫折就痛哭流涕,要記住,如果你現在輸不起,將來的你肯定也贏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