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某豪華小區一名僅14歲的男生從31樓跳下身亡,據瞭解,背後原因竟是因爲孩子沒有完成周末作業,母親看不過眼,就“教訓”了孩子一頓,沒想到孩子竟然情緒崩潰一跳而下。

想想我們小時候, 被打得皮開肉綻,都不敢哼哼一句,第二天老老實實上學校,哪裏想過要跳樓。如今,孩子打不得、罵不得,一打一罵就跳樓自殺,究竟是時代變了還是家長變了?抑或是孩子變了?

一、世界變小了

現在孩子接觸網絡信息太多,他們看到的是孩子跳樓之後,父母悲痛欲絕的樣子,覺得這樣有“報復”父母的快感。他們沒有反思過自己的問題所在,於是就想着:如果下次我父母再這樣教訓我,我就死給他們看,潛意識裏的“模仿”把他們推向了深不可測的黑洞。

五年級的侄女經常玩手機,看到這些報道後,扔給她父母看:你們不要經常罵我,再罵我我也跳樓。沒想到她爸來了一句:我們家就四樓,你跳下去半身不遂,就天天住醫院吧。她媽附和道:你要沒了,我還有弟弟。

很多父母認爲孩子是因爲賭氣才說這樣的話,殊不知父母看似“無所謂”的態度、甚至是惡毒的話語,也許會真的毀了孩子,悲劇的發生往往就在一瞬間。

二、家長捨不得管教孩子,親子關係差

一朋友說自己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當時他發誓,自己當媽媽後,絕對不打罵孩子。結果到孩子三歲時,她發現已經有些管不住孩子了,不得不拿起鞭子,該給孩子受些皮肉之苦,還是得受。

雖然我們不鼓勵父母打孩子,但家長至少要樹立家長該有的威嚴,否則家長再多的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但孩子在真正成年前仍需要被管教。

很多孩子被父母過度寵溺,不喫飯,家長哄着追着喫;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哄着騙着去;不想聽不好的話,家長就哄着不說……這樣的孩子太過任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缺乏有效的約束。

還有一類相反的情況,就是家長管教孩子太過嚴厲,讓孩子幾乎失去自由,導致親子關係太差,孩子和父母之間交流太少,孩子自我認同感低結果做出一些極端的無法挽回的事情。

三、錯失管教孩子的關鍵時期

同事昨晚在吐槽:自己兒子今年八年級了,八門學科合起來才240分,現在他不知道怎麼辦了!他很後悔自己沒有早些管教他,如今孩子即將步入青春期,自己根本無力管他,孩子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甚至有能力和父親大打出手。

0-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也是各種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這期間家長應該多多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懷和陪伴,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周圍很多同事都是從小就開始管教孩子,但凡從小學纔開始約束的,就明顯感覺到困難重重。孩子就像容器,小時候最容易塑形的時候,沒有抓住關鍵期,如今即將定型,家長再來管教,多半是因爲學習成績不好着急纔來,既不瞭解孩子真實想法,又做不到溫和說道理,效果太差。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可以說沒有誰是容易的,可試想一下,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好不容易爲家庭創造了優渥的物質條件,但如果在心理上忽略了孩子,或者從未真正瞭解孩子,導致發生文章開頭悲慘的一幕,那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多去了解孩子的內心,在孩子內心崩塌之前及時伸出援手,而不是什麼都未曾察覺。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