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

村校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平昌县星光实验学校的网络应用课。

学生正在进行在线学习。

平昌县二小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现场。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喻萱

在成功实现全市所有中、小、职业学校宽带网络、数字资源和智能教学设备全覆盖的基础之上,我市提出要持续深入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日前,我市发布《关于印发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2020—2022)的通知》,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

根据方案,我市计划到2022年,全市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全市所有学校部署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城镇中小学和农村规模较大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全市师生“人人有网络空间,人人用网络空间”;研发遴选200个专题教育资源;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编程教育,逐步扩大创客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信息化?信息化2.0时代下的“智慧校园”又是什么样子?我市在未来两年里,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有哪些目标和任务?让我们一探究竟。

教育信息化2.0 技术与需求驱动空中课堂蝶变

此前,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其中明确指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事实上,在整个信息技术高速普及的社会中,信息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方向,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杜李说,科技的发展也加大了校园信息的快速流通,为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带了快捷便利,也为校园管理者减少了人力物力上的消耗。因此,拥抱新技术,做出新尝试,是教育领域必然的选择。

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深刻影响着当下的时代变化和教育教学生态,其中“智慧校园”的出现则说明了校园的信息一体化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中。同时,也是在更深层意义上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高校信息互通,提高校园管理的工作效率,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甚至于学校职工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用手指轻点屏幕,打开网络应用软件,便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教学内容的实时传递。这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大范围内运用可视化智能手段与终端,上演的一场场生动的“云端”课堂。今年来,“网课”成为关键词,教育领域开始加速信息化转型。师生、家长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超乎了前所未有的想象,也因此倒逼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此,我市不少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举措将“云端”课堂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与管理监督上。例如,我市恩阳区60所中小学、3000余名教师,依托“互联网+教育”和系列配套措施,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通过“云端”听课和“云端”教研。每周两次的随机抽签、随机安排直播、随机评课、最后评定等级等教研流程,不仅能让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全方位规范教育教学,还在该区较大范围内,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改的完美结合。“云端”巡课,是我市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创下全省先例。

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近日,在此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实施方案(2020-2022)》(以下简称“《方案》”)应声推出,为我市教育事业展开了一幅美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

从“重建设”到“重运用” 深度融合创新,助推教育信息化

据市电化教育馆支部书记张泽容介绍,相比于从前注重建设以“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的教育信息化1.0时代,此次《方案》则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及应用。

“目前对于我市而言,已基本实现所有学校宽带网络、数字资源和智能教学设备全覆盖。”张泽容说,因此,在信息化硬件设施全面“就位”之后,与教育教学“唱好双簧”在当下则显得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校园无线网全覆盖。根据《方案》,我市计划到2022年在全市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城镇中小学和农村规模较大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从而满足师生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

其次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全覆盖。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移动智能终端不再限于教学领域,也涵盖包括办公区、生活区、活动区等公共区域。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智慧校园建设,“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和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生态基本建成。

再次是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通过丰富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发展能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可以预见,在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的2.0时代,一个即使在我市较偏远的农村学校念书的孩子,在数字校园里,也可随时随处通过轻触移动终端,登录个人账号,轻松享受来自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智能化的教学管理,拥有高效率的学习和高品质的生活。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与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只有不断丰富智能环境,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也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性、终身学习成为常态。”杜李介绍,为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方案》提出了我市应持续优化智能环境、推进融合创新应用和全面提升信息素养的总体要求与任务。

“六大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质增效

为全面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方案》明确提出要以“六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质增效。

实施基础环境持续提升工程,逐步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提升学校宽带网络水平,优化更新“班班通”设备,提升基础环境承载能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确保到2022年,城镇中小学和农村规模较大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市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

实施教育资源服务共享工程,持续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确保到2021年,全市90%的教师和80%以上学生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到2022年,实现全市师生“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

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工程,推动新技术下教育模式变革。加快智慧教育学校建设,加快智慧教育区域建设。2022年,力争建成5所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全市智慧学校覆盖率达70%,初步构建起支撑个性化教学的智慧教育环境。同时,建成1至2个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县。

实施教育治理能力优化工程,提升大数据支撑教育治理能力。推动巴中教育云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服务”,实现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的智慧化管理服务。2021年,全市学校重要场所视频监控全部接入省、市、区县视频监管平台;2022年,全市所有学校部署校园综合管理系统。

实施师生素养全面提升工程,推动师生综合能力素质拓展。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跨学科、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2022年,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行编程教育,逐步扩大创客教育。遴选10名智慧教育领航校长、500名智慧教育骨干教师。

实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智工程,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专递课堂”建设,推进网络学习共同体建设。2021年,实现“专递课堂”覆盖全市70%以上的教学点。依托“四川云教”优质资源互联共享联盟,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双师教学”新模式,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我市当前已有48所学校加入了“四川云教”直播课堂平台,有效推动了我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促进了教育公平。“重庆方面,我们目前正在对接,争取早日与渝组建‘名校+’‘名师+’联合体,开展网络结对帮扶,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张泽容说。

评论

教育信息化2.0当代“神兽”家长应“为之计深远”

创建智慧课堂,进行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今年来,“网课”成为关键词,“停课不停学”成为常态,教育领域开始加速信息化转型。教育信息化能否顺利推行,除了学校、师生,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数字校园、信息化教学则是当代父母们“计深远”所绕不开的话题。

首先,拥抱教育信息化,促进贫困地区孩子实现“弯道超车”。所谓的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指的是平板电脑、智能设备等移动终端本身,而是一种通过软硬件加持,促进教学资源均衡化,让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享受科技发展成果在教育领域的红利的方式。信息2.0时代,教育资源正通过无线网来到更多偏远地区孩子们的身边,为消除“知识鸿沟”和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可能。

其次,教育信息化向来不是“阳春白雪”,而是未来孩子们基本素养养成的前提。借助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孩子各学科、各门类的“自适应性学习”将成为可能,他们也将因此从题海中解脱,加之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日益多样的教育模式,个性化的教育与学习将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要知道,在未来,思维比知识重要,素养比分数可贵。

最后,教育问题向来都是宜“疏”不宜“堵”。当作为“神兽”家长的你还在为孩子玩电子设备而苦恼,自己却有各种借口抱着手机不撒手时,殊不知在许多领域你的孩子已经完成了“文化反哺”——许多知识和信息,都是孩子交给你的。正视教育信息化,热情拥抱新技术,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有可能“教育”好孩子。

责编岳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