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仁,是第一個起義的國民黨嫡系將領,他的起義讓湖南和平解放的步伐加快,也促進了全國各地國民黨的投誠起義。正是因爲陳明仁起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還有部隊整編後他的貢獻,建國後陳明仁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當時有三位起義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陳明仁是唯一的一個國民黨嫡系將領,連主席都說他得上將是“功得其所”。不過我們今天不講陳明仁的功,而是來講講在起義時陳明仁犯得一個大錯誤,這個錯誤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後果。

陳明仁畢業於黃埔軍校,在陳炯明叛亂時攻打惠州一戰中,加入敢死隊第一個衝上了惠州的城樓,因此而得到了蔣介石的青睞。

在抗戰時因功升到了第71軍的軍長,解放戰爭時期他帶着部隊去了東北,在四平一戰中,擋住了林彪的進攻。

按說這算是立功吧,可是沒想到國民黨一邊給陳明仁發了獎章,一邊撤了他的職,從此,陳明仁就被閒置了。陳明仁的性格,說他剛直也好,倔強也罷,總之他得罪了很多人,就連蔣介石也不待見他了,因此在四平之戰後,陳明仁就沒有軍權了。

可是隨着解放戰爭的步步推進,國民黨方面因爲連戰連敗失去了不少的領軍人物。蔣介石這才又想起了陳明仁,當時包括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等之內的很多國民黨當權人物都給陳明仁去了信,想讓陳明仁再度出山。

陳明仁最終選擇了白崇禧,白崇禧不但讓陳明仁重新當上了軍長,還讓他當上了武漢的警備司令,只是這個時候,陳明仁當的是第29軍軍長,而不是他的嫡系第71軍軍長。

後來,在白崇禧的支持下,陳明仁當上了第一兵團司令,他麾下軍隊包括恢復建制後的第71軍,還有本來屬於黃傑的三個軍。

不久陳明仁就被派去了湖南。這四個軍的軍長只有兩個人是被陳明仁邀請來的,一個是原14軍軍長,後來的第一兵團副司令傅正模。

另外一個是第71軍軍長熊新民,他們都是陳明仁的黃埔校友,曾經多有接觸,這也是在這支軍隊中陳明仁爲數不多的熟人了。雖然陳明仁官很大,可這些部隊全都不是他的嫡系,因此他在軍隊中威望不足,很難做到一呼百應。

陳明仁知道他對軍隊掌控不足,所以他起義前一直和程潛祕密聯繫策劃,這確實瞞過了白崇禧,也瞞過了他的那幫手下。但是卻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沒有提前控制住他手下那些統軍的將領,所以最終出了大亂子。

陳明仁手下的四個軍長,只有一個人跟着他起義,那就是原14軍軍長傅正模。而他很信任的102軍軍長成剛,剛調任14軍軍長,叛變的時候不但帶走了14軍的人,還帶走了71軍和102軍的人,合計超過四萬。

熊新民

而71軍軍長熊新民,先是假裝起義,後來趁機叛逃了,旗下100軍軍長杜鼎,李宗仁的親家,天然就和陳明仁不一心,理所當然的也叛逃了。如果陳明仁能提早控制住這些大將,還會不會出現這種大規模的叛亂呢?應該不會了,比如其他幾位將領。

傅作義起義的時候,自己的嫡系部隊損失慘重,北平佔據着兵力優勢的是20多萬的中央軍,可是傅作義就控制住了第二兵團司令石覺和第四兵團司令李文,所以北平和平解放,雲南省主席盧漢起義的時候也是這樣,先控制掌軍的將領再起義。

而陳明仁就沒有這樣做,導致場面失控,四野派兵來鎮壓都沒挽回局面。最終起義的7.7萬大軍,最終叛變4萬餘人,只有3.6萬人正式編入我軍陣營,也算是這次起義的一大憾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