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有很多位,不過其中軍事才能比較突出的都有誰呢?其中這4位絕對當仁不讓。

第一位,陳明仁

陳明仁在國軍中脾氣是出了名的硬,屢次頂撞蔣介石被撤職,與他性格一樣,打仗他也相當悍勇。

陳明仁是黃埔一期生,畢業後正好趕上兩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當年才20出頭的陳明仁,憑藉着一股衝勁與不怕死的悍勇,闖出了名頭。

在攻打惠州城的時候,陳明仁報名當了敢死隊長,他帶着手榴彈第一個爬上了城牆,爲全軍破城立下汗馬功勞。戰後,蔣介石因此讓他在城牆上接受全軍的敬禮,還提升他當了營長,此後陳明仁這個惠州第一勇士也成了黃埔的驕傲。

雖然陳明仁能征善戰,卻和同僚們的關係很不好,就連蔣介石後來對他的印象越來越差,由於脾氣太硬屢次頂撞老蔣,雖有戰功也屢次坐冷板凳。

不過陳明仁真的很擅長帶兵,崑崙關大捷中,只有他的獨二師是地方部隊,卻在他的指揮下取得了大勝,斃敵五千繳獲大量物資。

在四平之戰中,陳明仁的71軍也並不是國軍王牌,可卻還是兩次讓林彪在四平鎩羽而歸,就連毛主席都幽默稱“林彪打仗不如陳明仁。”

1949年陳明仁率軍在長沙起義,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二,陶峙嶽

陶峙嶽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大地主家庭,因爲好武才當了職業軍人,曾經參加過武昌起義,是比較早的革命軍。陶峙嶽上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也是當時少有的軍人高學歷,到湖南後,經歷了十年湖南的混戰,憑藉着戰功升到了團長。

1926年,陶峙嶽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在濟南慘案中曾經率先向日軍開火。後來陶峙嶽帶着湘軍被派去打紅軍,因爲戰績不佳受到排擠。

1937年,陶峙嶽帶着湘軍改編成的第76軍上了淞滬戰場,雖然湘軍的武器相當劣質,卻憑藉着不怕死的精神,牢牢地在陣地上守了21天,當奉命撤退時,第八師9000多人打得只剩下七百餘人,此後陶峙嶽被調去大後方。

解放戰爭時期,陶峙嶽先後擔任新疆警備司令、西北軍政公署副長官等職主持新疆的軍務,看着西北的其他各省相繼解放,境內外的各種勢力紛紛插手到新疆事務中。

此時,新疆的十多萬兵馬要麼是胡宗南的嫡系,要麼是聽命馬家軍,陶峙嶽能讓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乖乖留下士兵離開,這其中做出的努力我們可想而知。1949年陶峙嶽率領10萬大軍在新疆通電起義,使新疆的各族百姓免遭戰火的塗炭,貢獻很大。

第三位,董其武

董其武是傅作義的手下,參加過1931年的長城抗戰,到1937年擔任101師中將師長。抗戰時他參加了長城保衛戰等重大戰役,在五原戰役爆發的時候,董其武親自率領士兵守衛陣地,雖然敵人兵力和武器都遠勝於他,他還是堅持到了最後,牢牢地守住了烏加河,五原戰役能最終獲勝,董其武貢獻極大。

抗戰勝利後,董其武被調任到綏遠地區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綏遠這個名字現在已經沒有了,當時這是塞北四省之一,包括內蒙古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在天津、北京相繼獲得解放之後,董其武也順應形勢,帶着綏遠官兵舉行了起義。

董其武手下的第九兵團後被改編爲華北野戰軍的第23兵團,和其他幾位不一樣的是,建國後的第一次大戰抗美援朝戰爭,董其武也率軍參加了,雖然第23兵團沒打什麼大仗,卻在志願軍的後勤保障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55年授銜的時候,主席說董其武“不可不授上將的。”,董其武就這樣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四,傅作義

解放戰爭中當其他國民黨軍節節敗退時,偏偏傅作義帶着部隊連連獲勝。從1945年的綏遠戰役,一直到1948年的平津戰役開始前,傅作義和我軍對上勝率都很高。

他能成爲華北王,當上華北剿匪總司令,全都是打出來的,傅作義的國光勳章就是他佔領張家口之後,蔣介石頒發的,這是國軍最終榮譽勳章,在1948年新華社公佈的43名戰犯中,傅作義排在第31位。

傅作義在當時來看,就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他進攻有章法,善於奇襲防守。張家口就是傅作義運用奇襲戰術打下來的,而傅作義又是有名的善守之將,性格堅毅,所以在遇到傅作義的時候,我軍領導人也是很頭疼的。

不過好在傅作義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在我軍和蔣介石之間,他一直在暗中權衡到底該投靠那邊。因此蔣介石讓他把軍隊撤到江南的時候,他沒有去,去了就沒了軍權,李宗仁就是前車之鑑。這個時候傅作義還有退路,那就是綏遠,後來他的後路被斷,天津也失守,傅作義明白大勢不可違,順勢選擇了和平起義。

傅作義在民國時期,在政治與軍事上也算是一個大人物,建國後傅作義離開軍隊,當了水利部長,在新中國的水利建設方面,傅作義勞心勞力,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