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沙漠有很多,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沙漠,中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等等等等,沙漠佔據陸地總面積的20%。貧瘠荒蕪,寸草不生,杳無人煙,有時候還會颳起鋪天蓋地的沙塵暴,給附近生命和周邊城市帶來極大威脅,給人們留下極不好的印象。

可能有不少人希望地球沙漠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像亞馬遜那樣的原始森林,爲了實現這個美夢,甚至有人提出將大量海水輸送沙漠來增加空氣溼度的建議,從而增加降雨量,從而讓沙漠變綠洲。

很顯然,這是一條不太明智的建議,咱先不談輸送海水成本,若真的將大量海水引入沙漠,後果可能會更嚴重,隨着海水的蒸發,沙漠將留下大量化學鹽,沙漠將變成鹽鹼地,這樣一來,真的就寸草不生了,到時候人們想種樹都種不活了。

那麼假如全球沙漠真的長出大量樹木,變成綠洲,看似是件大好事,但未必是件好事,可能會給地球環境帶來多種不利影響,搞不好反而是世界災難。

假設全球沙漠變綠洲,有什麼不利影響?

我們知道,沙漠存在主要由氣候和地理位置兩個因素決定,地球板塊緩慢運動又讓全球氣候和環境位置發生微妙變化,因此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跟人類實際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在陸地動物還沒有出現前,地球沙漠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不是現在的沙漠。

在回答沙漠變綠洲不利影響之前,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沙漠的成因,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雖然三面臨海,但尷尬的地理位置讓它極少下雨,原因有三個:

一,撒哈拉沙漠位於北緯35度和北緯15之間,分佈在北迴歸線兩側,氣候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副熱帶高壓會形成下沉氣流,天氣變得乾燥少雨。

二,撒哈拉沙漠受到從東北而來信風的影響,東北信風一般出現在北緯5°~25°地區,由於東北信風從氣溫低地區向氣溫高地區輸送,溼度小,因此不易凝結成降雨。

三,從地理結構上來看,撒哈拉沙漠地勢相對平坦,面積比較大,空氣流通較大,不易形成積雨,再加上東側有埃塞俄比亞高原,對溼氣流起到阻擋作用。

中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理環境就更尷尬了,四面環山,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土盆,東北面有天山,南有崑崙山,西有帕米爾高原,天山阻隔從北冰洋吹來的水汽,青藏高原阻隔了從印度洋吹來水汽,西部帕米爾高原以阻隔了從大西洋而來的水汽。

因此,氣候環境和地理環境決定了沙漠是否存在,如果我們硬要強行將大片沙漠改造成綠洲,肯定會有違自然規律,沙漠變綠洲不利影響至少有三個方面:

一,我們知道沙漠地區的蒸發現象是很嚴重的,爲了森林成活,那麼就需要大量水,即便將10個鄱陽湖的水量引到撒哈拉沙漠只怕也挨不過一年時間,如果全球沙漠全種上樹,那麼需要的水量多得無法統計,顯然這種做法非常浪費水資源,要知道淡水在今天也是一種緊缺資源。

二,由於全球氣候環境已經形成,每片沙漠和海洋都對當前氣候有貢獻,相對於海洋而言,沙漠溫差變化極大,白天溫度可以上升至60攝氏度以上,形成一個氣象學中所說的空氣低壓區,而海洋則是相對的高壓區,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良好對流條件,出現風,將海洋水汽帶到陸地上,製造降雨,推動地球上的水循環運動。

如果全球沒有了沙漠,一些地區的空氣對流可能變弱或停止,季風或被改變,一些地區降雨可能減少,以前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水循環運動可能要消失或減弱,這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是不利的,關係到全球糧食供應問題。

三,在空氣中,供我們呼吸的氧氣約佔21%,我們早就習慣了氧氣濃度,如果全球沙漠都變成綠洲,隨着時間推移,空氣中氧氣濃度會緩步提升,氧氣濃度過高,對火災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燃燒變得更猛烈,更難被撲滅。

所以,把全球沙漠變成森林,對於生態環境和氣候來說不是好事,是一件費力又不討好的事情,搞不好反而是世界災難。

可能有人要問,那爲何我國還要在荒漠裏種樹呢?事實上我們在荒漠上種樹目的是爲了阻止沙漠進一步擴大,減少沙漠風沙對城市的影響,而不是要要讓沙漠消失,因爲在過去幾十年裏,沙漠一直在擴張,已經侵佔了大量肥沃的耕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