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玩祖國的大好河山,很多人都喜歡去山多、名勝古蹟多的安徽。尤其是安徽的黃山不僅有天下第一奇的黃山,還有令人癡迷的徽派古村落。說起黃山的古村也許最令人嚮往的是那坐擁世界文化遺產地的西遞宏村,最令人戀戀不忘的也許是那如詩如畫般的塔川秋色。古典古風的徽派建築物總是給人一種宏偉壯觀的感覺,其實徽派古村也有破舊不堪、落後貧窮的一面。

安徽最爲落後的古村坐落在山之巔,三面懸空,進村全靠走,車子都沒法開到家,這個古村就是曾經娶妻特別難的“木梨硔[hóng]”村,這裏的村民都以務農爲生,經濟來源主要靠售賣採摘的茶葉、毛竹,因爲貧窮落後幾乎沒有人願意把含辛茹苦養大的閨女嫁進去。年輕的村民爲了更好地生活,只能背起行囊遠走家鄉,去異地打拼。

也許很多人會鬱悶這個古村爲何會把屋子修建在交通不便的山頂,而不是修建在山環水繞地理位置好的山下呢?爲何要修建在一個三面懸空遠離塵囂的大山上呢?難道是爲了享受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亦或者是想過與世隔絕般的生活。

木梨硔村和四川大涼山懸崖村有點類似,懸崖村是因躲避戰亂,而躲到高數百米的懸崖山面。而黃山這個古村是因爲先祖在明朝萬曆十五年間犯案,家族怕受連帶責任,舉族搬遷到高近千米的山頂。四周有羣峯遮掩,如此一來不僅便於隱藏,還容易觀察是否有追兵。後來這個家族改名換姓,在山頂修建了屬於自己的家園。

三四百多年過去了,木梨硔村早已發展成了一個小規模的古村落,五十多戶人家都住在三面懸空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村落的東邊與大山相連,南、北、西都是懸空的,因地方狹窄,村民都用成排的木材架鋪在懸崖上,以此來擴寬晾曬用地。

貧窮落後的木梨硔村漸漸地被人們所遺忘,直到後來被攝影家發現,拍攝了一組有關木梨硔村爲主題的天山人間景觀,榮獲“新安之無限風光”一等獎而迅速走紅。成名以後的木梨硔每天都有攝影愛好者、遊客匿名前往。民風淳樸的木梨硔村出名以後,依然過着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少數有經濟頭腦的村民也因此弄起了農家樂。

木梨硔村雖然變得熱鬧起來,但是交通還是很不方便,去往木梨硔的水泥路只能開到半山腰,剩下的路程是一條未經開發的山野小路,只能步行,就連自行車都沒法上去,山裏的村民搬運貨物全部靠人力背運上去,好在這條山路不太長,大約只有2公里的路程。

泥濘的山野小路在陡峭的地方用竹子、木頭當階梯,如此一來就好走得多。可是,下雨天過路的人們依然拒絕不了泥土的熱情,鞋子到處都沾滿了泥,若是不及時清理,一雙白鞋必定留下泥土的痕跡,發黃的鞋子怎麼刷、怎麼洗都無法恢復本來的樣貌。走過泥濘不堪的山路,就來到了一個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這個聳立在山巔的世外桃源,前後左右都是層巒疊嶂的山峯,只有山環沒有水繞的木梨硔村,家家戶戶都自引水源,用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毛竹引水,再用粗大簡陋的水缸裝水,這裏的水就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似的,可以任由流淌。

木梨硔村雖然也是古典徽派建築物,但是呈現在遊客門前的古建築物只有“滄桑感”卻沒有古譜感。簡陋的房屋,只有粉牆裝飾,處處透露着村落的樸素。就是這樣的村落,卻有着迷人的一面。這裏因爲海拔高全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能看到浩如煙海的奇觀。

住在煙霧繚繞的小山莊上,可以與近在眼前的雲海來一場親密的接觸,享受大自然的唯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