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簡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的前身,系1945年9月由冀中軍區主力部隊組建的晉察冀軍區冀中(楊成武) 縱隊,11月,編入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12月,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撤銷,該縱隊恢復原番號。

根據中央軍委命令,1946年3月,該縱隊與晉察冀軍區之黃壽發縱隊合編爲晉察冀軍區新的冀中縱隊。

1946年6月,冀中縱隊奉命改編爲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1948年5月改稱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3縱隊。

1949年2月,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

解放軍第63軍,時轄第187師、第188師、第189師三個步兵師。

2003年部隊整編,取消63軍編制,原63軍的188師被劃歸27軍,爲188機步旅。

抗美援朝 | 血戰鐵原

(鐵原阻擊戰中的63軍)

1951年2月15日,第63軍作爲第二批志願軍部隊入朝作戰,時任軍長傅崇碧。

在第五次戰役中,第63軍在北漢江一線,奉命阻擊敵軍,以便爲志願軍主力進行防禦作戰贏得時間,這就是著名的“鐵原阻擊戰”。

當時,第63軍當面之敵是美軍騎1師、25師、英軍28旅、29旅共5萬多人,有各種火炮1300多門,坦克180餘輛,還有空軍支援;而63軍只有24000餘人,火炮240多門,沒有坦克飛機,在兵力火力上都深居劣勢。

面對強敵,63軍採取了縱深梯次配備的方法,少擺兵、多屯兵,以減少敵密集火力對志願軍的殺傷;同時,以戰鬥小組形式在前沿與敵糾纏,使敵不能過早迫近志願軍陣地。

在戰術上,63軍採取正面抗擊與側翼反擊相結合,並在夜晚派出小部隊襲擾敵人,予敵以重大殺傷。

爲了總體上遏制住美軍的攻勢,63軍幾乎將所有的兵力都派往戰鬥一線:機關幹部、通信員、炊事員都上了戰場。

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整整進行了13天,志願軍後撤大部隊終於穩定了防線後,傅崇碧才率領63軍撤出了焦土一樣的鐵原陣地。

第五次戰役後,63軍被派往朝鮮西線戰場,擔任開城地區守備任務,嗣後參加了志願軍歷次戰術反擊作戰。

1953年9月,63軍勝利回國。

解放軍第63軍戰鬥序列

(1950年1月)

軍長:鄭維山(開國中將

(鄭維山)

政委:王宗槐(開國中將

(王宗槐)

副軍長:易耀彩(開國少將

(易耀彩)

副政委:龍道權(開國少將

(龍道權)

參謀長:易耀彩(兼)

副參謀長:馬萬鍾(未授銜

【187師】

師長:張英輝(開國少將

政委:張邁君(開國大校

【188師】

師長:張挺(1962年晉升少將

政委:李真(開國少將

【189師】

師長:杜喻華(1961年晉升少將

政委:蔡長元(開國少將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