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新賽季揭幕之後,爆炸性新聞層出不窮。不過,場外的新聞有點喧賓奪主,比場內新聞更勁爆。新媒體版權戰硝煙尚未散盡,首鋼球員王驍輝被處罰的餘波仍在盪漾,新的猛料又來了——CBA開出了天價罰單。

包括郭艾倫、趙睿在內的多名球員,以及廣東宏遠隊主教練杜鋒因爲未按規定身穿CBA聯賽官方贊助商李寧的指定裝備,而被課以鉅額罰款。其中,郭艾倫因4次違規被罰款115萬元,王薪凱、胡明軒、徐傑、白昊天、鄒雨宸、買爾丹等球員被罰款50萬元。更令人驚詫的是,已經離開CBA的外援林書豪因爲三次違規累計被罰55萬元。

知名籃球記者賈磊透露,罰單總額高達482萬。這其中既包括上個賽季的違規行爲,也包括了本賽季的違規行爲。

CBA公司的處罰有章可循。根據CBA聯賽紀律準則,紀律部門有權對運動員在賽場內第一次違規時進行通報批評,並處以50萬元的罰款。

但是,出現在這份罰單中的很多球員並非明星球員,甚至有底薪球員,50萬元的罰款金額很可能是他們整個賽季的收入。買爾丹的哥哥買吾蘭直接在微博上吐槽:“按這個上面的罰款(金額),買爾丹可以回家賣羊肉串了!”

CBA公司保護贊助商的權益,規範運動員的行爲,本無可厚非。但這背後存在一些隱情,反而暴露了CBA公司管理方面的問題。正人先正己,CBA公司只有在嚴格履約的情況下,才能夠引領聯賽走向更加規範。

處罰無可厚非,但多處可指摘

2017年,在CBA新的贊助週期內,李寧完成了續約,雖然不再是聯賽的主贊助商,但繼續以裝備主贊助商的身份,與CBA聯賽攜手同行。而在之前的5年,李寧則開出了一份5年20億的鉅額合同。新的合同金額未被披露出來,媒體普遍認爲總價值達10億元。

在雙方合作的上一個週期內,李寧與競品代言人之間的衝突在CBA聯賽中也時有發生。最典型的事件當屬易建聯的“脫鞋門”。

進入新的週期,李寧並沒有因爲贊助商身份的微調而放棄球鞋等權益。爲了保護官方贊助商的權益,CBA在紀律準則方面,加大了處罰力度,並對具體的違規行爲的處罰標準進行了嚴格的界定。

在姚明正式入主CBA之後,球鞋引起的紛爭已經匿跡,僅個別明星級球員擁有球鞋特許令。此次被罰的球員和教練員,均是在着裝方面出現了違規行爲。

CBA公司的罰單有章可循,有理有據。球員、教練員具體在什麼情況下出現了違規,有圖有真相,令人信服。

李寧掏出了那麼多真金白銀,權益得到保障天經地義。但是,CBA公司開出的天價罰單卻並非無可指摘。比如,多次違規行爲爲何沒有被及時處罰?這是否間接縱容了球員一而再、再而三違規;再比如,林書豪已經離開CBA,如今開出的罰單能否起到相應的效力(禁賽對於林書豪而言似乎並沒有約束力)。

尤其是在處罰金額方面,沒有按照球員薪水比例進行處罰,而是採取一刀切的模式。很多普通球員因爲一次違規卻要賠上整個賽季的薪水,這一處罰力度是否過於嚴苛。

正人先正己

當然,如果CBA公司行得正、走得端,這樣的處罰外人也無權置喙。買爾丹既然已經違了規,就算是回家賣羊肉串,也應該把這筆罰款交上,否則只能接受被禁賽的處罰。

但是,CBA公司在遵守贊助商權益方面,本身就存在瑕疵。如今大張旗鼓處罰球員,而無視自身的違約行爲,不僅容易被外界詬病,也有甩鍋球員之嫌。

上個賽季在複賽之前,球場佈置問題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畢竟是空場比賽,如果只是空蕩蕩的球場,有礙觀瞻。時任CBA公司CEO王大爲介紹說,現場將會佈置一些毛絨玩具,以及其他職業聯盟的球衣。

作爲國內第一個恢復停擺的大型體育賽事,CBA得到了很多兄弟聯盟的支持。在球場中展示這些聯盟中球隊的球衣,既解決了空場的佈置問題,也向這些支持者表示了感謝。在我看來,這屬於創新之舉。王大爲在面對媒體時也專門提到了這一點。

這些球衣來自於不同的品牌,標識也都處於比較顯然的位置。如果沒有獲得李寧的許可,這些品牌的標識出現在CBA賽場,當然屬於違約。

這裏面並不存在模糊地帶。王大爲能夠主動提及這一細節,似乎表明這理所當然獲得了李寧的授權。疫情的疑雲之下,各大品牌同仇敵愾,也是溫情的一幕。當時,也沒有媒體對此深究,大家想當然認爲,越來越職業的CBA聯賽不可能犯如此低級的失誤。

但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低級失誤恰恰就出現了。瞭解內情的人士透露,CBA此舉並未獲得李寧的批准,在木已成舟後拒絕向後者道歉。李寧方面對此大爲不滿,要求大幅覈減贊助費用(據信,覈減的金額遠遠高於1000萬這個數字)。這樣的低級失誤似乎配得上杜鋒指導那句“超級高水平”。

總體來說,違約的並非只有運動員、教練員,還包括CBA公司。CBA公司並未正視自身出現的問題,而是高舉殺威棒砸向了球員、教練頭上。當然,橋歸橋、路歸路,兩件事本無直接關聯。但CBA公司僅拿球員“開刀”,很容易被外界解讀爲甩鍋行爲。這對CBA公司的公信力也是一種戕害。

給CBA提的醒

遵守與贊助商的協議,維護它們的權益,是一個職業體育聯盟的基本操守。對於CBA聯盟來說,必須時刻繃緊這根弦。必須承認,將其他職業聯盟球衣佈置在CBA賽場的初衷是好的,但好心卻辦了壞事。

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球員會犯錯,聯盟是由人主導的,也難免出現紕漏。一旦出現了違約行爲,CBA聯盟應該及時與贊助商溝通,該道歉道歉,該賠錢賠錢,要敢於公開承認錯誤,更不應該試圖轉嫁責任和衝突。

對於球員、教練行爲的約束和處罰, 應該更加合理。聯盟中的很多球員都有個人代言,這本身也是好事。但是,在CBA聯賽中,球員必須遵守聯盟與贊助商之間的約定。考慮到很多球員個人代言的品牌與李寧屬於競品,利益的衝突在所難免。CBA聯盟在違規行爲的處罰方面,應該更加明晰,更加及時,更加主動。避免多次違規累計處罰的情況出現,這很容易被球迷們詬病爲釣魚執法。

當然,之所以出現多次累計的情況,最大的可能是李寧方面以照片爲證據,進行集中維權。違約事實清楚,李寧集中維權並無不妥。CBA聯盟如果監管方面足夠有力的話,這種情況不會集中爆發。

至於處罰金額,同樣值得商榷。聯盟中球員的收入存在巨大差異,明星球員和新秀球員之間有着天壤之別。“一刀切”的模式明顯不合理。這說明CBA聯盟在制定相應處罰政策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存在的情況。而且如果處罰金額過大的話,球員們寧願選擇被禁賽也不繳納罰款,這對於聯賽本身也是一種傷害。

CBA是一個成長中的職業體育聯盟,出現問題並不可怕,欲蓋彌彰、推卸責任、粗暴管理纔是最可怕的。此次事件之後,無論是CBA聯盟,還是球員、教練們應該警鐘長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