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旧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上海最大的民生工作之一。

10月26日,虹口区东余杭路(一期)旧改基地内锣鼓震天。“签约率98.69%,旧改生效了!”73岁的旧改居民蒋根权,自出生以来一直生活在这里,所有的家当挤在不到6平方米的房间里,从没用过抽水马桶。这天,他站在写着“生效了”的屏幕前,与邻居们一起高唱《歌唱祖国》……

东余杭路(一期)地块生效

东余杭路(一期)地块是上海“十三五”以来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涉及6000多户居民,今年7月启动一轮征询,仅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征收。

旧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上海最大的民生工作之一。过去一年间,上海迎难而上,旧改再加力、再提速,让更多老百姓早得实惠、早圆新居梦。

突遭“意外”,旧改并未止步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一年来上海推动旧改中最大的“意外”,但各区想办法、克难关,旧改的脚步并未停下。

1月6日,黄浦区宝兴里地块1136多户居民喜迎旧改生效。当居民准备搬家时,疫情发生了。外滩街道与区旧改征收所第一时间制定了居民分散搬家的应急方案,居委干部则分头敲开居民家的门,安抚情绪、宣传防疫知识……居民得以如期搬家。

宝兴里

3月26日,虹口区138街坊二轮旧改征询签约率达到98.28%,成为全市复工复产后首个生效的地块。为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区旧改征收组创新了签约模式,在弄堂口、人行道、在门栋旁就近设点,通过“线上优先、线下预约”的方式开展签约。

4月28日,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几个街坊旧改生效。特殊时期,街道与征收所取消了集中现场看房,推出了线上“云看房”。

在疫情趋于平稳后,上海各区更是抢时间、拼速度,憋着劲把失去的进度抢回来。多个难啃的大体量旧改地块均在下半年签约生效。

7月3日,杨浦区最大旧改基地——89街坊二轮签约以超过99%的签约率生效,3000多户居民告别“杨浦大桥下的蜗居生活”;7月21日,黄浦区新昌路1号(南块)和7号旧改地块、新昌路1号(北块)两个项目二轮征询签约首日签约率达到了99.48%,3000多户居民受益,创下了本市大体量旧改项目签约首日新高……

杨浦区89街坊

虹口区提前两个月完成旧改征收1万户的全年目标;在去年完成1.2万户征收的基础上,黄浦区今年再加码,除了正在推进中的余庆里、金陵东路203街坊、北京路135地块、乔家路北块(一期)等地块,上海体量最大的“毛地”建国东路地块即将在年内启动;静安区在今年4月已完成“十三五”旧改目标,将目标转为零星地块的改造;杨浦区年内将完成1.2万以上户征收。

工作细致,政策精准,招数管用

旧改被称作“天下第一难”,要统筹大量资金、解决各种矛盾。上海创新机制、加大政策供给,各方形成合力,以细致的工作、精准的政策、管用的招数推进旧区改造。

今年7月,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市统一的旧改功能性平台,统筹盘活资金等关键资源,具体推进旧改与城市更新项目。

东余杭路(一期),是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成立后第一个启动的大型旧改项目,由6个街坊打包组成,共有居民5892证、6417户。如果6个街坊一个个单独做,耗时最少18个月。在“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基础上,虹口区以组团打包形式集中启动、集中推进、集中开发,两个征收事务所整建制投入,各街道、虹房集团也抽调精兵强将下沉增援,仅用3个月完成征收。

东余杭路(一期),是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成立后第一个启动的大型旧改项目

在新机制下,土地征收与规划环节从串联改为并联——启动征收之时同步启动规划。在市区规划资源部门指导下,上海地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城市更新发展公司对旧改地块进行风貌评估,确定保护性开发的初步框架,在空间功能、空间布局、开发容量等方面进行要求。

黄浦区新昌路地块

旧改难,还难在做群众工作。黄浦区宝兴里旧改成功的秘诀在于将“支部建在旧改项目上”,街道、居民区党员干部与党员居民组成“先锋队”,通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做实群众工作。静安区、杨浦区等旧改地块则实行了“组团式服务”,由街道处级干部带队,组织居委会干部、征收事务所经办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以第三方的身份为有矛盾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化解因征收引发的家庭纠纷。

非成套改造,直击老百姓生活痛点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只有旧改一条路。上海持续推进非成套住房改造,让百姓过上现代化生活。

俯瞰曹杨一村

普陀区曹杨一村不久前启动改造。70年老房受限于空间小,又是历史保护建筑,居民的厨卫设施仍在公共区域,加上房屋长期的开裂、渗水等损伤,住在里面的人苦不堪言。普陀区为曹杨一村设计出“贴扩建”改造方案。在保持楼房历史风貌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优化布局,改造后增设每户独立厨卫。

改造中的曹杨一村

设计师为曹杨一村居民打造的样板间,呈现改造后的效果

在上海非成套住房改造中,“消灭马桶”一直是重中之重。对暂时无法实现旧改的非成套住房,上海持续推动“一平方米马桶”工程。上海各区想法设法,解决这一最直击老百姓生活的难题。

今年8月,住在巨鹿路某老房里的乔阿婆,终于不用再拎着马桶爬上爬下了。黄浦区政府出资,为乔阿婆等15户居民装上了抽水马桶。过去20年,周围的邻居都用上抽水马桶,乔阿婆等15户居民却因房型问题一次次错失加装机会。瑞金二路街道突破常规做法,盘整出一间底层空房,设置了室内化粪池,解决他们加装马桶中最大的技术难题。在改造中,街道还为每户“标配”了淋浴设施,解决了洗澡难问题。

住在巨鹿路某老房里的乔阿婆,终于不用再拎着马桶爬上爬下了

去年,上海为1.1万户居民进行了“一平方米马桶”改造;今年进一步加码,上海各区非旧改地块剩余的“手拎马桶”住房全部启动改造。

本文图片:蒋迪雯、海沙尔、黄尖尖、唐烨、李茂君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