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舊區改造事關羣衆切身利益,也是上海最大的民生工作之一。

10月26日,虹口區東餘杭路(一期)舊改基地內鑼鼓震天。“簽約率98.69%,舊改生效了!”73歲的舊改居民蔣根權,自出生以來一直生活在這裏,所有的家當擠在不到6平方米的房間裏,從沒用過抽水馬桶。這天,他站在寫着“生效了”的屏幕前,與鄰居們一起高唱《歌唱祖國》……

東餘杭路(一期)地塊生效

東餘杭路(一期)地塊是上海“十三五”以來體量最大的舊改項目,涉及6000多戶居民,今年7月啓動一輪徵詢,僅用了三個月就完成了徵收。

舊區改造事關羣衆切身利益,也是上海最大的民生工作之一。過去一年間,上海迎難而上,舊改再加力、再提速,讓更多老百姓早得實惠、早圓新居夢。

突遭“意外”,舊改並未止步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爲一年來上海推動舊改中最大的“意外”,但各區想辦法、克難關,舊改的腳步並未停下。

1月6日,黃浦區寶興裏地塊1136多戶居民喜迎舊改生效。當居民準備搬家時,疫情發生了。外灘街道與區舊改徵收所第一時間制定了居民分散搬家的應急方案,居委幹部則分頭敲開居民家的門,安撫情緒、宣傳防疫知識……居民得以如期搬家。

寶興裏

3月26日,虹口區138街坊二輪舊改徵詢簽約率達到98.28%,成爲全市復工復產後首個生效的地塊。爲最大程度減少人員聚集,區舊改徵收組創新了簽約模式,在弄堂口、人行道、在門棟旁就近設點,通過“線上優先、線下預約”的方式開展簽約。

4月28日,靜安區寶山路街道幾個街坊舊改生效。特殊時期,街道與徵收所取消了集中現場看房,推出了線上“雲看房”。

在疫情趨於平穩後,上海各區更是搶時間、拼速度,憋着勁把失去的進度搶回來。多個難啃的大體量舊改地塊均在下半年簽約生效。

7月3日,楊浦區最大舊改基地——89街坊二輪簽約以超過99%的簽約率生效,3000多戶居民告別“楊浦大橋下的蝸居生活”;7月21日,黃浦區新昌路1號(南塊)和7號舊改地塊、新昌路1號(北塊)兩個項目二輪徵詢簽約首日簽約率達到了99.48%,3000多戶居民受益,創下了本市大體量舊改項目簽約首日新高……

楊浦區89街坊

虹口區提前兩個月完成舊改徵收1萬戶的全年目標;在去年完成1.2萬戶徵收的基礎上,黃浦區今年再加碼,除了正在推進中的餘慶裏、金陵東路203街坊、北京路135地塊、喬家路北塊(一期)等地塊,上海體量最大的“毛地”建國東路地塊即將在年內啓動;靜安區在今年4月已完成“十三五”舊改目標,將目標轉爲零星地塊的改造;楊浦區年內將完成1.2萬以上戶徵收。

工作細緻,政策精準,招數管用

舊改被稱作“天下第一難”,要統籌大量資金、解決各種矛盾。上海創新機制、加大政策供給,各方形成合力,以細緻的工作、精準的政策、管用的招數推進舊區改造。

今年7月,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掛牌成立,成爲全市統一的舊改功能性平臺,統籌盤活資金等關鍵資源,具體推進舊改與城市更新項目。

東餘杭路(一期),是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成立後第一個啓動的大型舊改項目,由6個街坊打包組成,共有居民5892證、6417戶。如果6個街坊一個個單獨做,耗時最少18個月。在“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爲主”的基礎上,虹口區以組團打包形式集中啓動、集中推進、集中開發,兩個徵收事務所整建制投入,各街道、虹房集團也抽調精兵強將下沉增援,僅用3個月完成徵收。

東餘杭路(一期),是上海城市更新中心成立後第一個啓動的大型舊改項目

在新機制下,土地徵收與規劃環節從串聯改爲並聯——啓動徵收之時同步啓動規劃。在市區規劃資源部門指導下,上海地產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城市更新發展公司對舊改地塊進行風貌評估,確定保護性開發的初步框架,在空間功能、空間佈局、開發容量等方面進行要求。

黃浦區新昌路地塊

舊改難,還難在做羣衆工作。黃浦區寶興裏舊改成功的祕訣在於將“支部建在舊改項目上”,街道、居民區黨員幹部與黨員居民組成“先鋒隊”,通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做實羣衆工作。靜安區、楊浦區等舊改地塊則實行了“組團式服務”,由街道處級幹部帶隊,組織居委會幹部、徵收事務所經辦人員、司法所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以第三方的身份爲有矛盾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化解因徵收引發的家庭糾紛。

非成套改造,直擊老百姓生活痛點

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不只有舊改一條路。上海持續推進非成套住房改造,讓百姓過上現代化生活。

俯瞰曹楊一村

普陀區曹楊一村不久前啓動改造。70年老房受限於空間小,又是歷史保護建築,居民的廚衛設施仍在公共區域,加上房屋長期的開裂、滲水等損傷,住在裏面的人苦不堪言。普陀區爲曹楊一村設計出“貼擴建”改造方案。在保持樓房歷史風貌不變的情況下,調整優化佈局,改造後增設每戶獨立廚衛。

改造中的曹楊一村

設計師爲曹楊一村居民打造的樣板間,呈現改造後的效果

在上海非成套住房改造中,“消滅馬桶”一直是重中之重。對暫時無法實現舊改的非成套住房,上海持續推動“一平方米馬桶”工程。上海各區想法設法,解決這一最直擊老百姓生活的難題。

今年8月,住在鉅鹿路某老房裏的喬阿婆,終於不用再拎着馬桶爬上爬下了。黃浦區政府出資,爲喬阿婆等15戶居民裝上了抽水馬桶。過去20年,周圍的鄰居都用上抽水馬桶,喬阿婆等15戶居民卻因房型問題一次次錯失加裝機會。瑞金二路街道突破常規做法,盤整出一間底層空房,設置了室內化糞池,解決他們加裝馬桶中最大的技術難題。在改造中,街道還爲每戶“標配”了淋浴設施,解決了洗澡難問題。

住在鉅鹿路某老房裏的喬阿婆,終於不用再拎着馬桶爬上爬下了

去年,上海爲1.1萬戶居民進行了“一平方米馬桶”改造;今年進一步加碼,上海各區非舊改地塊剩餘的“手拎馬桶”住房全部啓動改造。

本文圖片:蔣迪雯、海沙爾、黃尖尖、唐燁、李茂君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