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前者是手段

後者是目的

讓搬遷的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白音他拉蘇木

首當其衝守住了

“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這條底線

↓↓↓

02:22

爲了讓貧困羣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白音他拉蘇木在易地搬遷過程中,因地制宜,通過發展產業,圓了貧困戶“安居夢”。

白音他拉蘇木伊和烏素嘎查建檔立卡戶寶金香,以前居住的土房,由於居住多年,已經破舊,隨時面臨坍塌的危險。

2016年,政府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寶金香一家因此告別破敗的老土房,搬進了嶄新的磚瓦房,並依託養殖小區,搞起了養殖業,利用產業資金購買了3頭牛,現在發展到了5頭,寶金香家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寶金香說,新房子挺敞亮的,產業這塊,養殖小區很寬敞,在這兒養牛比以前好多了,生活環境和生產條件都比以前好的太多了。

據瞭解,白音他拉蘇木2016年度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共有建檔立卡9戶30人,同步搬遷31戶87人,通過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方式,全部安置在伊和烏素嘎查廟屯自然村。

爲了實現貧困羣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白音他拉蘇木在做好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安置工作的同時,堅持把搬遷人口後續扶持做爲搬遷人口脫貧的重要舉措,共投入8.37萬元購買基礎母牛11頭,用於發展特色農牧業,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內蒙古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所得利潤的30%用於分紅,通過國家扶持資金入股內蒙古古興畜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所得利潤的30%用於建檔立卡戶的臨時救助、公益性崗位和公益事業支出。

發展勞務經濟,通過公益性崗位方式,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對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就業扶貧等方式實現脫貧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通過社會保障兜底措施,落實兜底扶持措施,讓貧困羣衆“搬出”好生活。

伊和烏素嘎查廟屯自然村小組長李巴圖介紹,通過搬遷,產業上有了新的思路,通過種植、旅遊,畜牧等這幾個產業,我們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在4000元的基礎上,已經達到了8000多元,翻了一番。

來源:奈曼旗融媒體中心

視頻:文創部

圖文:張玉春 宋小偉

編輯:張玉春

審覈:李文靜

終審:於洪峯

王愛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