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最聽誰的話呢?

是爸爸媽媽,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

其實都不是,答案只有一個:老師!

經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上了學後,就只聽老師的話,把老師的話當成是聖旨,而把父母說的話當成是空氣,甚至還反駁父母,讓父母氣得心肝肺疼。

“老師就是這麼說的”、“老師說要這樣”、“老師說不能做”……

搞得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要這樣嚇唬孩子:“如果你要是再不聽話,那我就告訴你們老師,讓她來教育你。”

爲什麼孩子就願意聽老師的話,也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呢?其實原因無非是這幾點:

01老師明確規矩,父母沒有

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孩子進入學校開始,老師就給孩子樹立了明確的規矩。

學生們在學校裏,必須要遵守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

讓孩子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孩子心裏明白了,就會剋制自己的行爲,按照規定來辦事。

衣服要整潔、坐姿要筆直、上課要認真聽講、不準動手打架、不準說粗話……

有了這樣一套規矩,老師面對班上幾十個孩子才能掌控全局,保證一切事情井井有條。

再反觀絕大部分的家庭,家裏哪有這麼多明確的規定?父母細細想一下,你們有制定過三條以上的規矩嗎?相信很少。

即使有些家庭制定了規矩,但經常會因爲一些事情而變化。

看到這裏,相信家長都明白爲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了吧!

02老師獎懲分明,父母沒有

有句話說得好:寫在紙上的規矩都是空話,只有真正付諸實施的才叫規矩。

很多時候,家長只是給了孩子承諾,卻從來都沒有實現過。

孩子做對了事,沒獎勵;孩子做錯了事,有時心一軟便算了。

日積月累下,導致孩子是非不分,更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聽話,更不相信父母說的話。

而老師呢?獎懲分明!

在學校裏,規矩的實施就是獎懲。

表現好的孩子,可以拿到獎狀,可以領到獎品;

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錯誤,老師就會及時對照規矩給出相應的懲罰。

03老師以身作則,父母沒有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孩子之所以聽老師的話,是因爲老師們時刻在提醒自己,要注意言行舉止,注意以身作則,注意榜樣的作用。

老師給孩子們傳遞的都是積極正面的力量!

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老師會身先士卒。

比如說,老師要求學生上學一定不要遲到,那麼老師就往往會提前到教室;要求學生手機不能帶進教室,老師自己也不帶。

學生看到老師嚴格要求自己,自己便會跟着模仿。

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更加有底氣,在孩子心裏樹立了威信。

而反觀父母呢?

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可是自己卻成天拿個手機不放。

孩子肯定會反問家長:“你們自己都可以玩,爲什麼我不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還要來要求我。”

所以要想讓孩子聽話,自己要先聽話,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自己要先做到。

所以老師教育學生時,孩子們願意聽,因爲老師就是比我做得好。

那麼該如何改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這種狀況呢?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加聽話?

第一、家長應該和孩子相互講平等以及尊重,多和孩子商量,善於聽孩子的意見。

第二、家長除了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成績外,還要多加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一定是要孩子通過努力所能夠達到的。

第三、家長要定好規矩。孩子聽話時,給正面鼓勵;孩子不聽話時,要適當懲罰。

第四、在教育孩子時,要循循善誘,寬嚴相濟,因勢利導。

第五、對孩子要言而有信,對孩子許下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第六、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教育孩子時,都要注意步調要一致,千萬不能衆說紛紜,只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達到步調一致,才能讓孩子有個良好的結果。

第七、以身作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首先自己就不能做。

總之,只要孩子尊重你、信任你,纔會聽你的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永久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個聽話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