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不僅有繁重的作業,還有課外補習各種班興趣班等。這些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從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生活狀況造成不小的影響。當孩子出現以下行爲的時候,說明TA已經開始厭學了!

01、孩子厭學的表現

孩子厭學是我們身邊的普遍現象,厭學的情況有輕有重,各不相同。厭學的表現,大致有如下三種:

抱怨學習累,不想寫作業

孩子的厭學情緒是慢慢積累的。如果你家的孩子之前在上學時表現積極,從起牀到去學校很有時間觀念,甚至爭分奪秒。

放學後還愉快地告訴你學校發生的一切,並且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而現在,懼怕去學校,每天回來後抱怨不停,老師同學都成了抱怨的對象。

對家庭作業也提不上心,每天負能量滿滿。這說明孩子開始厭學了。

對於學習好壞不在乎,自暴自棄

有研究顯示,一些學習好的同學更容易出現厭學。這類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若不能及時解決,就會討厭學習。

同學間的好勝心和嫉妒心會讓磨滅學習興趣。越重視同學間的差距,越容易失敗,越容易退縮,甚至開始討厭學習。

例如我學不會,這會讓他們覺得不是自己不想學,而是自己實在學不會纔不學的。

遇到挫折找理由

學習遇到挫折找理由,一些孩子在學習遇到挫折時,便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使自己不學習變得心安理得。

在家寫作業,沒多久就開始玩手機,看電視。對任何事情都感興趣,學習除外。

一旦孩子有了厭學的症狀,會讓孩子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02、孩子厭學的原因

學習沒動力

意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沒有學習的動機,自然不會主動學習。

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處於被動學習的階段。學習任務需要家長和老師逼迫才能完成。

學習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慾。

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

厭學的學生將興趣由學習轉移到其他事情甚至是社會不良活動上去了。這樣,不僅對學習不感興趣,反而討厭學習、反抗學習。

學習沒信心

學習是不斷獲得求知解惑的過程。付出而沒有收穫往往會挫敗一個人的自信心。

有些學生努力過,但沒有收穫成功,沒有成就感的付出,便主動放棄了努力。

另一些孩子,也曾經取得過自認爲可以的成績,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或表揚,便逐漸喪失了自信心。

受挫能力差

父母把孩子當寶貝,孩子受不了苦,意志薄弱,習慣打退堂鼓。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峯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這就是逆商。

學習會遇到各種挫折,需要毅力和決心戰勝困難。很多孩子被父母寵慣了。意志薄弱,喫苦能力差。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家長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天下父母心。

但是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也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父母的苛責會讓孩子很受傷。

曾看到一個孩子獨白,他說:“我快要崩潰了,如果不是爲了父母,我早不讀書了。只要我的成績不進步,爸爸一看我就拉下臉來,整天整天不理我。我怎麼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我累極了,真想哪一天離開這個世界。”

不要說孩子玻璃心,是因爲家長的要求真的太高了,孩子需要鼓勵,鞭策和肯定,而不是一味地被要求!

03、孩子厭學怎麼辦

鼓勵式教育

人生的競技場上,孩子只能靠自己。父母雖然不能代替孩子,但是應該鼓勵孩子。

要達到鼓勵孩子的效果,首先自己要放下架子。

不能以“經驗老到”者自居。家長最好能和孩子平等相處,以朋友的方式相處。要多給孩子建議,而不是“說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讓孩子有成就感

作家劉墉說,讓孩子有成就感,比成績更重要。無論是學齡兒童孩子幼年小孩,成就感都不可或缺。

愛迪生說,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真正的樂趣。大多不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因爲在學習中體驗不到成就感。

埃裏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到:學齡期6—12歲的孩子正處於勤奮對自卑的衝突時期,如果他們能通過努力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他們就會形成自卑感。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如果能多用下面鼓勵的話再好不過:

1、這次完成作業的時間比以前短了一刻鐘,有進步!

2、這個問題雖然你不會,但是你現在不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了,媽媽很高興!

.....

正確引導孩子學習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家裏,爲孩子準備單獨的學習空間,避免無效社交的干擾。

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孩子的錯誤,避免呵斥,反之以積極的語言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包辦。要讓孩子的主動性得到充分體現,遇到學習難題不要限於固定答案,爲孩子提供多種解決思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要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失了自己的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