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澳媒以及多家外媒報道,中國方面將從11月6日開始,禁止進口7個類別的澳大利亞大宗商品,包括煤炭、大麥、銅礦石及銅精礦、食糖、木材、紅酒和龍蝦。如果消息屬實,這將是迄今爲止中國對澳大利亞商品打擊範圍最廣的一次行動。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當地時間3日報道稱,經過計算,在這份所謂的"禁令清單"中,涉及的從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產品價值總額在60億澳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86.4億元)。

雖然這份所謂的"禁令清單"真實性存疑,但市場已經聞風而動,當天,澳大利亞一家銅礦勘探公司的股價出現超8%的跌幅。相關行業仍在四處打探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有知情人士對該報表示,有關禁止部分澳大利亞商品進口的通知,已由中國主管部門在最近幾周的一場會議上進行了口頭傳達,主要貿易商已經着手推進此事。根據該報的說法,至少已有一家中國清關公司暫停了這7類商品的清關。

此外,《南華早報》當天進一步報道稱,中國還有可能對來自澳大利亞的小麥禁止進口,但具體時間尚不確定。

2020- 21年,中國預計將進口750萬噸小麥,而澳大利亞將生產2900萬噸小麥,出口1850萬噸左右。

經紀商Lorentzen & Stemoco在今天給客戶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儘管只有8%的澳大利亞小麥運往中國,但這將進一步擾亂幹散貨航運市場。”

受此影響,可能造成大量船舶積壓,船隻不得不改道前往其它市場。

今年前10個月,俄羅斯對中國的煤炭海運進口同比增長40%。迄今爲止,俄羅斯還沒有生產能力填補澳大利亞煤炭資源的全部缺口。澳大利亞煤炭管理公司Braemar ACM表示,這可能轉化爲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更多長途貿易,以及來自蒙古的陸路煤炭量的增加。

外媒推斷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與中國的抗疫政策有關。近段時間以來,中國相繼從多種外國進口的商品中,檢測出新冠病毒,爲了嚴防輸入性疫情,中國只能收緊進口商品的範圍。另一方面,便是眼下的中澳關係,以及澳大利亞對華立場。外媒稱後者是最主要的原因。

澳政府官員反應不一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稱,澳大利亞貿易部負責人伯明翰3日表示,自己同相關行業進行了溝通,並對報道內容表示擔憂。伯明翰隨後威脅道,自己或將就此事上告世界貿易組織。

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州長麥高文則就此事對澳政府提出批評,麥高文表示,自己早已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提出警告,其錯誤行徑或爲澳大利亞帶來嚴重後果。

對此中澳經貿問題,中方多次重申:互相尊重纔是合作的基礎。

11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有關機構對境外進口商品進行檢驗檢疫是依法依規進行的。中方自始至終都認爲,符合中澳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應該有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

汪文斌同時還指出,只有做到互相尊重,纔是兩國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