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人們每天都過着忙碌的生活,當行走在地面上時,人類總是可以和大地親密地接觸,爲何不會漂浮在空中呢?相信應該很少有人會考慮這個問題,同樣的問題用在地球上,爲何60萬億億噸的地球,不會下落,反而漂浮在太空中呢?

牛頓曾經因爲被掉落的蘋果砸中便開創了“萬有引力”,人們爲何會行走在路面上而不是處於漂浮狀態,都可以用引力來解釋。當然我們居住的龐大的地球也是如此,地球和月球組成的地月系統之間擁有一個引力平衡點,而地球一方面也是受到地球的牽引力纔可以懸浮在太空中。目前地月系統現狀十分良好,所以不用擔心某一天地球會“落下”,也不用擔心某天晚上月亮不再升起。

萬有引力其實是任意兩個物體和兩個粒子之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也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牛頓的萬有引力也是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一條定律。牛頓發現任何物體之間都會有一種相互吸引力,而這個吸引力的大小和每個物體的質量都形成正比,不過他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則形成反比。牛頓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說明了行星運動的規律,並且還說明了木星、土星的衛星圍繞行星也有着相同的運動規律。當然月球和地球之間有引力,和太陽之間也存在相對應的引力。

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提到過引力,相對論就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它主要分爲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而這兩種相對論都廣泛應用於引力場中。起初牛頓定律的出現給狹義相對論的提出帶來一些困局,任何空間位置的任何物體都是受到力的作用。在整個宇宙不存在慣性的觀測中,愛因斯坦爲了解決這一問題便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很形象地解釋了所有質量比較小的物體,都會向質量大的物體靠近。

地球會自轉並且還會繞着太陽公轉,但是地球就是不會墜落,地球在公轉時的速度將近30km/s,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強大的“離心力”從而來對抗太陽引力,這就是質量如此大的地球爲何不會向太陽墜落的原因。廣義相對論在解釋這點當中很形象。

60萬億億噸的地球漂浮在太空中不會下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它不帶電荷也不會和電子發生干擾,可以穿越電磁波以及引力場,也是宇宙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也有關物質“失蹤”了的說法,後來科學家根據研究將這個“失蹤”的物質叫做“暗物質”。也就是說早在愛因斯坦時期,他就已經預知到暗物質對星球的影響。而地球漂浮在太空中也是暗物質在悄悄“幫忙”!

宇航員進入太空時也是漂浮在太空中,並且還是沒有軌道的漂浮,但是地球不一樣,它有自己的運行軌道。人類面對地球十分渺小,如果沒有地球,可能就不會有人類的存在,但是地球在太空中也還存在衆多的奧祕有待人類解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