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全國各中學2021屆高三期中考試陸續進行,目前北京海淀區考試已經結束,鑑於期中考成績參考價值較大,考生應如何利用本次成績、排名提前進行院校定位,鎖定大學、專業?本文整理院校定位的相關信息,供參考。

一、爲什麼要在期中考試後定位院校?

距離高考不足7個月,清晰的定位有利於考生積極準備,目標清晰才更容易實現。目標確定太晚,想努力都來不及。

期中考試是高三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考試,很多地區實行聯考、區統考,排名表更有參考價值。

一次全面的分析,家長考生都可根據實際成績、排名,調整雙方可能存在的期望差,制定一致的對策,最終實現理想的目標。

二、期中考後“四步定位法”

第一步:實力分析

以往每次考試,大多注重對學習成果的反思,有哪些科目存在不足,在什麼地方粗心大意,或是什麼題型需要熟悉提高。期中考作爲高三的第一次大考,除此之外,可以幫助家長考生清晰定位志願填報相關的大學、專業。

一直處於大體模糊定位的家長、考生,在這次期中考試成績公佈後,可以做一次全面的分析,對於之後6個多月的複習備考、升學規劃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先不要考慮試題難度、出題風格、個人發揮等因素,年級排名如實反映了考生在本屆學生中的位置。六個科目總成績排名、語數英大三門成績排名、小三門成績排名等各個角度分析自己的實力。

第二步:推算自我段位

結合考生的年級排名、學校水平,得到初步定位,選定相應水平大學。知道了考生在本校中的水平還不夠,畢竟高考是一個省(市)考生競爭,還需要了解,考生學校在所有學校中,處於什麼位置。

這類工作一般需要家長費時間、精力去諮詢學校老師,考生所在學校的往年高考均分、前幾名考生分數等成績信息;本科率、一本率、特招線率、211率、985率等錄取信息,一般可參考近三年的數據。另外可諮詢獲取學校“上線率”即達到本科分數線的考生比率,該比率反映學校的教學質量,但不等於“本科錄取率”,還受學生志願填報的影響。

高分考生家長還需要了解,學校往年考入985、211大學的具體層次、地理位置、具體專業。例如: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高校錄取分數線普遍高於偏遠落後地區高校;同一院校不同專業錄取分數線相差也很大。

第三步:初步確定目標大學、專業

在初步確定目標大學、專業時,應當合理預估自己的上升空間,並且採取“衝、穩、保”相結合的策略。

“衝”:如果意向更高層次的院校,建議選擇錄取分數線高於成績20分左右的大學,根據新高考錄取規則,可以關注目標校相對非熱門的專業。

“穩”:選擇錄取分數線略高於成績的大學,可以關注高校比較熱門的專業或者比較有優勢的專業。

“保”:選擇錄取分數線與成績相當或稍低的大學,可選擇王牌專業、自身最感興趣專業,防止在高考失利時無適合選項,適合成績起伏大的考生。

因新高考採用專業+院校或者院校+專業組模式,一般可以填幾十個專業。家長和考生可適當擴大選擇範圍。

第四步:進一步修正

結合以下幾個因素,對考生定位進一步修正:

參考期中考試題難度,若難度比高考真題較大,可適當提高目標大學水平。如果是市、區統考,則排名相對客觀,不建議根據試題難度調整定位。

參考複習進度,一些中學進度快,期中考試成績可能會較好,不能盲目樂觀,客觀分析自身情況;進度慢,反之。

期中考發揮超常,平時中游水平衝進了前10%,如果是備考複習的結果,那就繼續保持,甚至可以稍微拔高自我定位;運氣好,蒙對很多題目,就要冷靜分析,修正目標。

發揮失常,由於突發情況,可以借鑑平時成績對定位進行調整;由於壓力、情緒緊張,可以暫時不要調整定位,等下一次大考成績。

注意:“粗心”“失誤”造成的失分,發揮失常,並不建議調整定位,失誤過多說明考生並沒有掌握知識要點、難點;粗心的壞習慣也很難短期改正。

三、2020高考一分一段表參考

考生的位次排名對於院校定位、志願填報是最主要的參考依據,考生可根據本次期中考試成績,結合今年本省或其他新高考改革省份的一分一段表數據,提前定位大學、專業。

附:山東省2020年夏季高考一分一段表數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