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騙局也隨之增多,例如:P2P騙局、身份證貸款騙局、互聯網理財產品騙局等,在各地政府大力整頓的情況下,金融詐騙現象依然層出不窮,有些騙子實時關注新出現的事物翻新騙局,誘你入局。由於缺乏金融安全相關知識,大學生羣體成爲了“新受害羣體”,甚至說是高頻受害羣體,在校學生金融安全教育的缺失、以及自身缺乏社會經驗,疏於防範的特性使得同學們屢屢受騙。

2020年11月6日下午14:30,由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資助,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主辦,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上海朧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大學生防範金融風險教育主題系列活動以線上直播的形式,面向上海市各高校在校大學生,普及金融教育。本次工作坊邀請到了金融專業人士,上海第二大工業大學的經濟與管理學院的信用經濟系主任、金融副教授汪宇瀚,爲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們科普金融風險防範知識。

本次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直播突破了疫情期間直播聽課的形式,首次採取了44名學生聚集在線下教室內統一觀看直播的形式,同學們集聚一堂,認真聽講,記好筆記,瞭解金融常識,學習掌握防範金融詐騙小技巧。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集聚一堂認真觀看講座 )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集聚一堂認真觀看講座)

(汪宇瀚教授同步授課中)

講座開始前,汪教授以標題引出了本次講座的主題,“我們的信息和金融安全”分爲四大類課題開始今天的講座: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投資理財安全、個人信息安全、支付安全。

緊接着拋出了三個小問題給到同學們,從日常使用的手機app,來歷不明的WiFi出發,引人深省,這些掌上APP真的沒問題嗎?

接下來通過經典案例的回顧解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融詐騙案例,並提出應對方案,助力同學們瞭解金融,學習金融小常識,助力提升金融欺詐的識別能力。

(汪宇瀚教授直播中)

在課程分享的最後,汪教授用生動趣味的文字總結了幾點金融及網絡安全實現的原則,爲聽講的各位同學鞏固本次專題講座的核心要點:

一、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

二、除了存款,保本投資並不存在;

三、條款中小字比大字重要,一定要細讀理解;

四、遇到看不懂的統統不相信;

五、羊毛出在羊身上,別以爲自己是唯一那隻薅不到毛的羊。

據統計,截至11月9日,該場直播總觀看量高達2186人次,同學們熱情高漲:

以下節選了同學們在直播間留言提問:

“對金融不是很瞭解,想要購買基金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想把零花錢都放在零錢通裏可以嗎?”

“老師,我畢業後想和同學一起創業,有哪些金融方面的風險?”

“畢業後想要進入金融行業,在校期間可以做哪些準備?”

汪教授在直播間裏一一回復,耐心作答。

據統計,截止於2020年11月6日,滙豐上海大學生防範金融風險教育工作坊迄今爲止已經陸續在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建橋學院等高校開展了20場不同主題的線上講座。

本次防範金融風險教育活動旨在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和金錢觀,增強自我財產保護意識,爲大學校園營造一種學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圍。朧愛集團爲此次活動提供了全程直播服務,助力上海市大學生公益金融教育項目系列活動開展,希望使上海市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金融,學習金融小知識,預防金融風險並在校園生活中做好防範。“警惕金融詐騙、掌握反詐小技巧”,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溫馨提示:本網站內容不構成買賣任何金融產品的要約或要約邀請,產品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理財非存款、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