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住进大观园莫名“不自在”,整日在外头鬼混。预示他情窦初开,终于对林黛玉产生了情愫。可林黛玉年纪比宝玉小还在混沌期,没有跟上贾宝玉的感情。

贾宝玉有秦可卿两性的启蒙,林黛玉并没有。因此,“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成了林黛玉情感的导火索。

画家孙温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偷看禁书的情景。林黛玉葬花途中偶遇贾宝玉看《会真记》,随后二人同看,成了宝黛爱情的里程碑,也为日后荡气回肠的爱情埋下注脚。

贾宝玉不自在,小厮茗烟在外头收罗了一堆“图书馆”没有的书给他看。脂砚斋【庚辰侧批:书房伴读累累如是,余至今痛恨。】

脂砚斋认为茗烟“小人”,弄此类淘气事,是诱使主子学坏的关键。贾家子弟的堕落,往往起因于“小人”蛊惑。普通人堕落,则源于交友不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外如是。

贾宝玉看得“禁书”各种题材都有。儒家推崇四书五经,科举八股,很多非科举类的书籍如小说、戏曲,百科杂书都属于“禁书”一类。父母家长会禁止子弟阅读。

贾宝玉将一些不适合拿进来的书放在外书房绮霰斋,能拿进来的就藏在床头。反正屋里大丫头们不识字,不担心被发现。

这一日,他拿了一本《会真记》在外面阅读,就被林黛玉抓了现行。

(第二十四回)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地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因此上演,本文先不论“通戏语”,先说一下《西厢记》。

很多人会奇怪,明明是《会真记》,为什么成了《西厢记》?其实曹雪芹写得就是《西厢记》,只是为了隐讳,故意写成《会真记》。《西厢记》在那个年代太“禁书”了。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作者为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

《西厢记》的脚本,最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莺莺传》,故事内容是张生邂逅崔莺莺生情,又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金代董解元写诸宫词《西厢记》,用说唱艺术(诸宫词类似现代的评弹)在市井传唱。并大量丰富了内容,增加了许多人物和场景,着重修改结局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元曲和杂剧盛行。诞生了一大批影响后世的剧作家。关汉卿和王实甫是其中佼佼者。王实甫结合传奇《莺莺传》和说唱《西厢记》,将之改编为戏曲《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西厢记》的演化,是由短篇传奇小说,到市井说唱艺术,再到舞台戏剧。

贾宝玉所看就是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之所以说成《会真记》,是因为元稹的《莺莺传》别名《会真记》。

《会真记》的主题其实是反自由恋爱。张生最后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认为崔莺莺引诱他有了男女私情,反污蔑崔莺莺是“妖”。

《会真记》更符合士大夫观点,尚可以忍受。《西厢记》大肆宣扬爱情自由,是当时不能接受的男女私情禁书。

不排除当初《西厢记》出版“挂羊头卖狗肉”,封皮套用《会真记》之名。曹雪芹的不写之写,对现代读者来说,非常有意思。

《西厢记》之所以重要,主要是贾宝玉此时充当了茗烟的角色,诱使林黛玉读了禁书。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对林黛玉的造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刺激。

在《西厢记》之前,林黛玉还是混沌的小女孩,《西厢记》后,林黛玉迅速成长为一个少女。两性情感崛起,让贾宝玉守株待兔收获了爱情。

《西厢记》丰富了贾宝玉感情的细腻,对林黛玉却打开了成人世界的大门。冲击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她再听了《牡丹亭》后,感情更加不能束缚。

其实,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递进,会发现基本是仿效的《西厢记》。后文贾宝玉挨打,让晴雯送给林黛玉两块旧手帕,极大的刺激了林黛玉的心中情感,都因为《西厢记》。晴雯不知不觉做了红娘,也是有意思。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相关文章